手机访问:m..com
赵先生和李先生为表示,将个人收藏的所有书籍全部捐出,大家也明白夫子的意思,都在考量自己到底要捐多少合适。
来来往往的读书人看见,那名声自然而然便有了。
第75章
“听说了吗?那书馆让人免费进去看书。”
“怎么没听说!只要你书法过关,抄写一本书便能换走一本书。”
“而且你们知道书馆面前那大石碑是做什么用的吗?”
大家不解,疑惑的看着他。
回答的人眉眼间全是得意,“这个是拿来立碑的!谁要是捐书都会把名字刻在上面。”
此话一出各人有了各人的心思,若是自己也捐上几本,在碑上留下姓名,那岂不是来往之人皆晓,这可是好事啊!
最近京都的茶楼饭馆都在讨论这件事情,不少有心人记下急忙回去把家中的书翻找出来。
毕竟是一个国家的都城,读书的人家还是多,凡是读书之人,谁没有一个青史留名的愿望呢?虽然依靠这书馆不可能,可是在当下能有一个好名声那也是赚钱的买卖。
书馆早早的便写了一封告示在前面,凡是来捐书的人家当场清点后便会把名字刻在石碑之上,以“正”字作为标准,那石碑足有两人高两人宽,看起来就很是宏伟。
“夫人这个法子实在是太好了,他们传消息来不算赵先生他们捐的,现在就有好几百本了。”
翠华兴奋的和夏思思通报这个消息。
夏思思也没有想到这个法子这么好使,这几天每天书馆的人都会送上捐书的名单,最开始的几天就是参加赵先生生日宴的人,每个人都很大方,一捐就是十几本,几十本,后面随着石碑上的人越来越多,捐书的人也跟着多了。
最让夏思思惊喜的是那些普通的家庭,他们捐书虽然不多,但是基本都能拿出一两本来,大家都很期待这个书馆的开张。
“夫人,只是后面所捐之书质量就不太好了,甚至有不少人捐了一些话本来,管事儿的不知道怎么处理也一并收下了,只是没有与那些书混在一起。”
“你叫管事的把那些书单独放在一起,全部送到元帅府来。”
书的类型不一样便分类嘛,愿意看之乎者也的便看看那些大流的书,愿意看看小说杂记得便看看那些书,还有一些关于技巧农业的各种书籍,全部分门别类,人人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便是她的目标了。
“对了,有人送稿子来吗?”
夏思思写下公告的时候也把收集书稿的消息传了出去,只是前些日子送来的都是捐书清单,投稿的几乎没有。
“有,但是不多,写的也不多,管事儿的准备攒一攒再一并送到元帅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