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查哲岐的演技太好了,自然得放佛他就是故事里的男主人公。要把一个文艺青年演得真实并不容易,还是这种具有年代感的设定,不一小心就会用力过猛,露出迂腐文青的姿态来。可是查哲岐的演绎十分自然,他不过是将男主人公的文艺表现在把衬衫穿得周正,上课时的板书写得工整,不论是普通话还是英文,发音都十分标准。
说话时,不会如同文士一般斟词酌句,走路时,也不必时刻带着一本书。
他就像是落入了那个年代,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
言晓很快沉沦进去,她坐在教室里,听着查哲岐逐句讲解着课文。查哲岐的英文真不错,和普通的教学口音不同,带着牛津腔。我们国家的英文教学发音是以美式发音为标准音,但查哲岐却带着牛津腔。
去年查哲岐受邀去欧洲参加秀展的时候,特地去了英国,并在剑桥逗留了两个月。虽然没有官方的消息,但从网络上的各方信息来看,查哲岐应该是参加了一个短期进修课程。他的口音不知道和这个有没有关系。
言晓喜欢牛津腔。
她喜欢简·奥斯丁,喜欢jk罗琳,喜欢《再别康桥》。
在课桌上留言对话的日子里,也曾经说起过想要去的地方。查哲岐写了美国,言晓写了英国。
“这位同学,你来解释一下这句话。”查哲岐点到言晓,用一种老师抓到学生跑神的姿态。
言晓甚至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在拍戏,更没有思考这一段根本不是剧本里预定的情节,下意识就站了起来回答问题。说完的一瞬间还在庆幸,幸好在美国待了几年,不然可要丢人了。
查哲岐微笑着点头,让她坐下,富有深意地朝她的课本看了两眼:“看来这位同学预习的很认真。”
书上,写着的,都是查哲岐的名字。
言晓吓了一跳,她什么时候写了这么多查哲岐的名字!
完了完了,言晓觉得这一段肯定要重拍了,不过查哲岐却把这一条留下了。甚至说:“我们把前面有名字的地方补拍一下,就用我们的真名。”
啊?
言晓错愕地拧起眉头,真不太好吧!
“这一条真的太好,减掉太可惜了。”查哲岐又刷了一遍刚刚那一条,越发觉得无可挑剔。
言晓也看了一遍,确实,那一条太自然了,自然到根本看不出表演的痕迹,却把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
“把名字那一段重新在来一遍好了!”用演员本身的名字什么的,总是让言晓有点儿心虚。
“我是没问题啊,不过,你决定重拍一条你还能做出这样的表演?”
“我……不能……”
她本来就不是演员好吗!这一段也是因为她走神了,直接沉浸在有关查哲岐的思绪里,才让这份情愫自然又含蓄地表达出来。
再来一遍的话,绝对会又做作又羞耻吧。
查哲岐要用这一条,且他一个艺人都提出用本名,他都不介意言晓也根本没立场去介意。
言晓不好反对,可心底不断发虚,总觉得用本名再带入这个剧情,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自己对查哲岐的真实感情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