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主的甘修,在即将暴风骤雨来临之时,他赶紧推出一系列新政措施。
鹿港口的港口原本就是一个天然的凹字形的码头,水深可停泊较大的航船;只要后面稍做扩建工程,还可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该码头建于明朝永乐年,为过往为装卸货物的私人码头,后经扩建之后,鹿港口渐繁华兴盛,随着往来商船在此停驻,鹿港口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商人们开始从日本往明朝及东南亚运输粮食,回程贩运丝绸、茶叶等商品,生意日隆,设有商号,鹿港口主营粮食,兼营杂货及住宿、饮食、浴池等数十余个店铺,置办了大量土地。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为了便利装卸货物,于是那个时代的管理者又一次扩建了码头,见证了“一河渔火,夜不罢市“的盛景。
甘修也此基础,设分商船与渔船分道出入口;商船则更有利于进出港口。同时为了吸引商船停驻,甘修就设了专人打扫与修护的船工,商船入关税减半,同时精减入港口的手续。
在城区方面,甘修也学人家明廷,设三天一市,并派专人管理。鼓励附近地区的所辖区村落,鼓励村民可拿自家生产的工艺品,或者是家产品加入行市,且不收受任何费用。起初呢!鹿港口与所属附近地区的村民,一直是处于观望态度。甘修巧妙的利用军队,化装成普通老百姓在城内交易,连续了几天。那些鹿港口的居民与附近的村民也逐渐加入其中,为此甘修专门设立的公家钱庄;对过往商客兑换钱币。同时也开展业务借贷与存放。凡存入钱庄的钱,都会以活期,定期而分,所得利息也各有不同。钱庄是以甘修的城主的名义开设的,是故,看到了鹿港口日渐兴盛的商人们也开始把自家的钱款存放在钱庄里。这样甘修就可以把那些定期的存款,借贷给那些欲经商而无钱款的商人们,而且所收利钱并不多,那用于建房,务农,以添置家用与养病痛的借贷利钱则更低。
这样的措施吸引了资金来源的周转,钱在商人与普通老百姓身上来回滚雪球,而且是越滚雪球就越大。那些破落的城镇也有了资金周转下,之前城内一比较落后的城区也开始得以慢慢复苏,周边那些破败的村落,在鹿港口带动与参与下也一去不复返。如今的各个村子也都重新焕然一新,村舍也大多在建设中。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船经过台湾时,都会慕明而来,眼见这里的生意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上万”。以至鹿港口港口城与内“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甘修连连鼓励商人海外贸易,在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海外商人络绎不绝前来鹿港口做生意,外商看上了这里朝气蓬勃,便也在城内设立店铺。短短半个月内商铺林立,贸易兴隆,早市、夜市昼夜相连,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并有扩大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