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扶染和冷烨华两人一直就这么僵着,整个知州衙门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低气压。
温扶染这边还好一点,毕竟她性情天生温和,尽管为了掩饰身份有时刻意做出飞扬跋扈的样子,可是天生的脾性是改不了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很安静。
冷烨华这边就不一样了,战事胶着,收复柳城之后,他本想乘胜追击,再度收复其他被叛军占据的州县,不想叛军那边却来了厉害人物,连着两次出击都被打败。
说是御驾亲征,其实更多时候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毕竟刀枪无言,谁也不敢让皇帝天天出现在战场上,除了刚开始收复柳城一战,接下来的两场战役,冷烨华只在后方指挥,都是大将军带兵在前线作战。
这两次,虽然不是惨败,却也让人沮丧。
冷烨华之所以断定叛军那边有厉害的帮手,是因为根据事后对战事的分析,他觉得这不像是冷烨瑾的手段,他们自幼一起长大一起跟着师傅读书,对彼此都太熟悉了。
那么,来者是谁?
何以这样的人物,之前竟默默无闻?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大多数人读书科举或研习兵法,都是为了出仕为了光耀门楣,或美其名曰为皇帝效劳尽忠,除了少数隐士,绝大多数的人才都集中在朝廷里。
而如今在叛军里跟自己对抗的这个人,有这样的能力,却要投靠冷烨瑾,难道他认为冷烨瑾才是真命天子吗?
冷烨华负手冷笑,既如此,朕便亲自上阵打败你,让你见识见识朕的厉害。
他连夜布置,调兵遣将排演阵型,决定三日后出战,务求一战即克,收复下一个州县兴安。
这一场战役对他至关重要。
若只是冷烨瑾也就罢了,偏有高人在叛军中相助,这件事情若是传了出去,严重的话只怕会动摇国本。
百姓都是愚昧的,对高人都是景仰的,听多了戏曲话本子的他们,觉得谁能请得高人出山相助,谁就是真龙。
冷烨华必须赶在这个高人真正传出名气之前一举将他击溃。
百忙之中,他心底还放不下温扶染,事实上虽然这几天没有去看她,他却一直都在想着她。
纵然她背叛了自己,可她还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如今还怀着自己的孩子。
他无法冷下心肠,真的对她不管不问。
“她这几天过得如何?”冷烨华问身边的心腹太监。
忠勇夫人李氏十分精明,她手下的嬷嬷每日里都会把温扶染的动态告诉她,而她会在不经意间说给冷烨华身边的大太监听。
虽然皇帝皇贵妃冷战的具体原因无人知道,可是大家揣摩上意,都知道冷烨华对温扶染的心意,也正因为如此,嬷嬷不容许那俩丫鬟苛待温扶染。
说白了人家不是失宠,人家是有资本跟皇帝发脾气。
听见冷烨华这么问,大太监急忙躬身回答,“启禀皇上,娘娘这些日子胃口还好,睡得也好。”
冷烨华听了却有些生气,自己天天惦记着她,她倒好,吃好睡好,那是丝毫都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了,想到那封信,他右手握拳,重重打在桌案上,登时打碎一个桌角,木屑纷飞。
桌案用的木材,是质地坚硬的樱桃木,断面锋利,把冷烨华的手给割伤了,鲜血淋漓,他却丝毫没有察觉。
太监惊呼一声,“皇上,您的手!快,传军医!”
军医飞速赶来,给冷烨华包扎过伤口,太监此时有所醒悟,忙道:“皇上,奴才方才还有句话忘了说,娘娘虽然吃得好睡得着,心情却有些郁郁,时间长了,只怕对孩子不好。”
冷烨华听了,不顾军医正在给自己包扎,站起来就往后院走去,绷带还拖在后头,他索性扯了下来,万幸鲜血已经止住了。
走至门口,只听里面嬷嬷劝道:“娘娘心底既然惦记皇上,何不跟皇上服个软?总是这么僵着,娘娘心里不好过,这孩子也受不了呀。”
冷烨华心头一动,却不进去,只站在那里,想听温扶染如何回答,良久都没有听见说话的声音,他的心一分一分的又沉了下去,暗想自己就是自作多情。
她便是心情忧郁,也未必是惦念自己,没准是惦记着冷烨瑾的安危呢。
冷烨华不想再进去自取其辱,转身回了前院,他心情激荡,步子难免重了些,嬷嬷听见了,急忙掀了帘子出来,正好看见皇帝的背影转出了月亮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