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王氏渐渐的止住了哭声。
“去,快去买鞭炮,放鞭炮,这是大喜事,买最大最好最响的。”
梁梦点头,“鞭炮家里都准备好了,就和娘您说的一样,是最大最最好最响的。”
王氏笑,“你倒是对他有信心,也不怕浪费了。”
梁梦笑笑没说话。
梁梦吩咐下人,“来喜我让你准备的那两挂,你现在去大门口放一挂去,剩下那挂等老爷回来了再放。另外准备一些糖果花生还有铜钱,到时候肯定有村里人围观。和大家伙一起乐呵乐呵。冯婆子,你也提前准备些食材,这一二天的老爷就会回来,到时候家里肯定少不了客。”
在冯婆子和来喜期待的目光中,梁梦笑着接着说,“当然,赏银也少不了你们俩的。每人一两银子的赏。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差事都给我办好了。”
下人领命走了,梁梦问王氏。“娘,相公中举咱们家佃户那边要不要也派些赏?还有要在村里办流水席吗?”
王氏,“佃户那边辛辛苦苦照顾咱们的地,也该赏。流水席等淮生回来你和他商量一下再看看要不要办。”
赵家大门口鞭炮一响,村里人还有些疑惑,这不年不节的赵家放什么鞭炮啊,有钱烧的吧。村长却是特别兴奋激动的跑到了赵家来问准信。
王氏和梁梦一起接待的。
村长看着坐在轮椅上仍旧很有气质的王氏问,“老嫂子,淮生春闱这是,”
王氏点头,“信儿回来了,中举了。报喜的官差是到书院报的喜。淮生自己写信告诉家里的。”说完把信递给老村长。
村长看完突然老泪纵横,“苍天有眼啊,咱们三里村已经有三百年没有考中举人的了。咱们三里村终于出了个官老爷了。”
村长也不容易,好几任村长都没盼到,他有生之年竟是等到了。哪届村长都想让村里的后生科举。但是这能考中秀才的在乡村里都要被说是文曲星下凡了。可见考中的难度。考秀才都这样更何况是举人了。
科举花钱太多,普通人家也花不起那个钱。他让人家后生小子科举,人家一句“那村里来供”就把他的话都堵到了嗓子眼儿里。一来二去的,他们这些做村长的也就歇了心思。
其实赵淮生开始考中秀才的时候他心里欢喜但是也没报多大希望。毕竟赵淮生年纪在那儿呢。多少人,谁不是靠中秀才之后准备些年再参考。赵淮生的年纪四十岁能够考中就不错了。等赵淮生四十岁的时候他这个村长早埋土里了。
但是谁能想到,赵淮生竟然头年童生试才过这第二年就敢下场参加会试,不仅参加了还过了呢。
这下好了啊,以后他们三里村也能出一个做官的。这有了官身的三里村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管是镇上还是县里,都会在各个方面给行方便的。都是身在官场的,能结善缘谁愿意去得罪人呢。而这些官老爷出身的村子,也能因此多得许多的便利。
村长得了准话,这回去的路上走路都生风啊。碰到村人问起,他又有意的替赵家造势,就说了赵淮生中举了。很快,三里村所有人都知道了。
田秋丫兴冲冲的一路小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