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日如来(第2页)
李漼瞥了郭淑妃一眼,听她正在向侍女交代着甚么,并无发现自己愣神,抬眼望去见杨复恭在窗棂外探头探脑向殿内张望。李漼一见他就感到欢喜,不知他今日又安排了何有趣活动?遂开口道:”杨复恭,你进来!“杨复恭听闻,连忙掀起门帘趋身入殿,伏在皇帝与郭淑妃面前给他们磕头请安,李凗压抑着兴奋道:”起来吧!今日有何安排?“
还未等杨复恭开口,郭淑妃抢先道:”陛下在藩邸时,常常在佛堂礼佛,如今做了皇帝,怎么把还愿之事给忘了?“
李漼道:”这些时日一直忙于政事,哪能顾及到此?若不是爱妃提醒,朕还不想不起来呢!“
正在此时,同昌公主一蹦一跳跑进殿来,身后跟着一大群乳母与宫人,宫人们见皇帝也在,忙下跪行礼。李漼见女儿向他扑来,也不理睬这些宫人,一把将女儿搂入怀中,在她的小脸上亲吻起来。郭淑妃见他父女情深,心下欢喜,见殿内宫人众多,说话不便,使了个眼神,殿内之人赶忙躬身告退走出大殿!李漼将杨复恭跟着众人一起离去,心中怅然,无趣道:”甚么大事,要支开他们?“
郭淑妃柔声道:”怎么不是大事?要没有佛祖保佑,咱们如今不知身在何处呢?“
李漼马上意识到爱妃说的没错,想想之前的经历,若没有佛祖护佑哪能有今日地位?一念至此,头脑中玩乐兴致顿时被抛到九霄云外,暗自思忖道:”隔了如此长时间才去还愿,会不会引起佛祖怪罪,暗降灾祸于自己?“思虑至此,他浑身觉得不自在,心怀歉意道:“今日就去如何?”
郭淑妃道:“臣妾也正有此意!”
李漼道:”去哪个寺庙?“
郭淑妃道:”去大安国寺进香如何?“
李漼道:”安国寺?会昌时,安国寺被破坏,大中时虽修缮了一些,听说并未恢复成之前模样?不如去其他寺庙如何?“李漼听说是安国寺,下意识不愿前往!
郭淑妃饱含有深意的看向皇帝道:”安国寺是皇家寺庙,规模宏大,长安城其他寺院无法与之相比。正因为它被毁坏,我们才要去看看哪里需要修缮,哪里需要建造,哪里需要重塑佛祖金身,那是多大的功德?“
话音未落,就听同昌公主反驳道:”修建寺庙给佛祖塑金身是没有功德的!“
郭淑妃听后,微笑道:”小孩家家懂什么?去园子里玩吧!我与你父皇正说大事呢!“
同昌公主撅起小嘴,委屈道:”我怎地不懂?是佛经上写的!“
李漼与郭淑妃感到诧异,暗道:”哪本佛经会如此写?竟然不让世人修建庙宇,重塑金身!那僧人吃甚么?喝甚么?住在何处?“
郭淑妃对女儿严厉道:”你是不是看了甚么邪门外道之书?“
同昌公主听后,绷着小脸道:”才不是,是正经佛书!“说着眼圈有些发红,小脸涨得通红就要哭出声来。
李漼见状,忙把女儿拉入怀中抱到大腿上,埋怨起郭氏来:”你别吓她,她还是个孩子!就算看了些外道书籍,也没甚么!既然能写成书,也不见得能坏到哪去!“说罢,对着女儿道:”和爹爹说说,看的是何佛书?“
同昌公主看了母亲一眼,趴在李漼耳边,怯声道:”是《坛经》!“
李漼听后诧异,用不确定的口吻,道:”你说的可是《六祖坛经》?“见女儿点点头,郭氏也愣了,六祖慧能怎会说出不让人建庙修佛的言语,一定是女儿记错了!二人同时摇头,道:”你是不是记错了?六祖慧能可是高僧大德!怎会说出那样言语?“
同昌公主有些不服气,走到门口,让傅姆去房中把《坛经》拿来,过不多时,经书拿到,同昌公主迫不及待展开书卷,道:”你们看!“说着指着里面经文念道:”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皇帝与郭淑妃对望一眼,怀疑这部佛经的真伪,唤来一名贴身侍女,让她去书房拿一卷《坛经》对照来看,片刻之间,侍女拿着经书进入大殿,郭淑妃展卷两相比照,竟然呆立当场!李漼见她不说话,接过经书来看,见两部经书内容一模一样,不由得满是诧异!
同昌公主见爹娘无话可说,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发出悦耳声音道:”经书里写的清楚,‘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爹爹与其把钱都花在庙宇里祈求福祉,不如内心谦下,常行普敬,让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就是爹爹最大的功德!这些都是秋娘告诉我的,她一生学佛,哪会有错?她还告诉我说,心即如来,人人都可成佛,向外求是求不到的!“说罢,眨着大眼睛看着爹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