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小高珮不知道如何回复,本来好好地拉着家常,怎么会,越扯越远了呢?
——自然是,换个话题好了!
“那……妈妈,你来城里后,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以前在外公外婆家那么辛苦呢?”
“苦?怎么不辛苦!一点儿也不比,在你外公外婆家那会儿轻松,一样的苦!你看,我们还不是一样,每天都要,天不亮就出去苦(挣钱),这吃的,你身上穿的,这全家人吃的、穿的、用的,你现在住的地方,哪一样不需要我们去苦?我们一样要靠这双手,要付出体力劳动,不苦、不干活,不挣钱,哪有吃的?只有努力,不怕艰辛地去苦,才能苦到!”
虽然每句话都听得懂,但字面意思合在一起,高珮就又不那么明白了。高珮被妈妈的一席话,说得目瞪口呆,呆若木鸡。
“所以呀,我们现在,来到了城里,勤奋努力,通过劳动,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照样过得好好的。”
高珮半懂不懂地过滤了妈妈说的这些话。
晚上,高爸高妈回家来,忙着生火煮饭,吃完饭后,高爸、高妈和小高珮,就会围坐在小炉子前,有讲有说,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一个五十平米不到的房间,两张床,一张桌子,几个椅子,一个灶台,几扇窗,两道门,再来一些杂物,房间基本就充实完满了。
一家人住在一个并不怎么宽敞,但光线尚可的房子里,倒也温馨。
小小的小高珮,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爸爸腿上,听爸爸哼唱,那些年的歌谣。
有童谣“卖报歌”、“小兔子乖乖”、“小燕子”,也有当红明星刘欢老师唱的那首“好汉歌”。
爸爸最常哼的童谣,就是“卖报歌”。
那时,高珮理解力,还处在为零的阶段。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卖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爸爸嘴里哼的,往外不断蹦的歌词里的一个一个字,高珮完全听不懂,只觉得音律听着还行。
小孩子接收能力还是不错的,哼过几遍的歌谣,很快就能学会。
除了理解力的问题,可能和爸爸的口音有点关系。
要不是现在高珮长大了,闲来时无聊,翻看了“卖报歌”的歌词,高珮一直会以为。
那些年爸爸哼唱的“卖报歌”是这样的:lalala,lalala,我是卖包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卖包,迎面走,迎面叫,今天的新包真正好……
哪怕过了十多年,每每讲起这件事,高珮都会觉得好好笑。
爸爸边随心所欲地哼唱着每首歌曲的调子,边不时悠闲地抖动着,两条伸长交叠在一起曲直着的腿。
除了会哼童谣,爸爸出门前和回家来,总会哼唱那几句:“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惨北斗哇?黑一呀,一二呀,黑儿黑儿一二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呀,风风火火创九州呀……嘿,黑黑哟嘿”
“……”不知道爸爸唱的什么意思,听不懂。不怪高珮理解能力低下,那时的小高珮,听到爸爸唱的歌词,就是这样的,听不懂,但也很是印象深刻。
唱着唱着,高爸就会手舞足蹈起来,同手同脚,向前行走,唱到歌词最后一句,就像模仿机器人一样走路。
走着的同时,机械地抬起两只手臂,上扬,像一把武器,朝着妈妈一路开去,然后在接近妈妈时,双手机械地搭在妈妈肩膀上,按着妈妈摇来晃去,伴随着“风风火火创九州”最后一句歌词而落幕。
每次爸爸这样的行为,总会换来妈妈的气急叫骂:“耶,你给是在作?!你怕是疯掉咯……”
“嘿嘿嘿~”爸爸转过头来,看着高珮,露出古怪的笑容,怪笑怪笑的,高珮看着这样的爸爸,很是古里古怪。
晚上,家里的小炉子,就放在高珮的小床、前面一点位置,爸爸坐在高珮床前的炉子边,背对着高珮的小床,然后身子往前倾,伸出一双手,一把揽过角落里的小高珮,放在了自己的大腿上,抱着烤火。
妈妈就坐在,离爸爸最近的旁边位置,伸出不算修长精美,但也整洁干净的双手,拨弄着炉子上,“滋啦滋啦”响、烧的正不住往炉子上空,冒着一缕缕气烟的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