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珮立马翻开纸币来,数了数,“一二三四,二十,四十,还有几块零钱……”,高珮小声嘀咕着。
“够不够啦?!”爸爸斜眼儿一笑。
高珮立马笑着打哈哈,“够啦!够啦!”
“不够这还有!?”爸爸嬉笑地一把拉开抽屉,里面小堆面额一百的红票票。
高珮快速瞟了一眼,头摇成了波浪鼓。
“嘿,嘿嘿!真的不用了,老爸!”
“我说不够咩,这里还有,全拿去都行!”爸爸瞪圆了双眼,脸上带着笑,放下了手中的书本。
“哦!时间还剩下半个小时,刚好我来的路上,算过一下时间,刚好用去半个小时,还够,时间还够!”高珮把钱装进了书包,看了一下手上的电子表,碎碎念叨着。
“那老爸,我就回学校了啊,要赶紧销假去,不然会被班主任扣分,学校扣班级量化评比分……”
高珮向爸爸告别,背着书包转身就走。
“不在家吃饭啦?”背后的爸爸反问道。
“不吃了,我不饿!”高珮欢乐地向后摆摆手。
“你不等你妈回家送你呀!她一会儿就回来啦!”身后的爸爸,适时又开口。
“不了!老爸,我借同学的自行车,骑着来的!嘿嘿!不然你以为我这么快就回到家呀,老爸!”打开门的高珮,反手把门拉过来。
“嘿,你这小鬼……”隔着门,听到了爸爸这一句。
“我走了!老爸!”隔着门,高珮大声对着门内,吼了一声。
“路上慢点!”门内的声音回道。
“知道了!我会的!嘿嘿。”高珮笑着跳着,走近停放自行车的位置,骑着自行车,快速向学校赶去……
随着高珮回家周末的几率,和循环的规律,爸爸也摸清了高珮的习惯。
久而久之,爸爸也不再追问,高珮周末是回家,还是留校的问题了。
其实,高珮怕回家的原因,怕惹妈妈不高兴。首当其冲,还是避免和妈妈一见面总吵架。
这一切还不是因为,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好,总是耐不住性子,被妈妈一唠叨,一不小心就要和妈妈吵架。
妈妈那个年代,是过苦日子熬过来的,有时候因为高珮做事毛手毛脚,恨铁不成钢,急眼了难免会口不择言。
高珮又素来不喜欢听,这些骂人的语言,哪怕这些不好听的话,是从妈妈口里说出来。
曾经看过郭敬明的小说《悲伤逆流成河》,里面有一段描写男主人公的段落,就透露出那么一句话,毕竟讨厌自己的妈妈,这是有违伦理常德的。
高珮觉得,自己变成了郭敬明小说里那个讨厌自己母亲的男主人公。
不同的是,妈妈不会表现出伪善来,只是不符合妈妈的标准,妈妈就会破口大骂。
妈妈的性格很直爽,有话直说,在高珮眼里,却觉得这样的妈妈很容易伤人,当然,这是针对自己而言。
跟妈妈同龄的人在一起时,妈妈倒是拎得轻重,不该说的话绝不乱说出口,周围的人倒是很喜欢和妈妈打交道。
为什么沦落到,作为妈妈子女的自己,就乱了分寸呢?妈妈完全静不下来,耐心听高珮讲述。
那时候,高珮非常地不理解妈妈,想不通,为什么别人家的妈妈都很温柔,自己的妈妈总是看自己不顺眼,对待自己非打即骂。
直到后来,她生了孩子。在无数次筋疲力尽的哄睡中,在孩子生病时,焦头烂额的陪伴中,高珮总能看到妈妈,将幼时的她,抱在怀中微笑的样子。
原来,她也曾被温柔对待,只是,都忘记了。
后来,她的孩子长大,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捣蛋,也学会了叛逆。
当她控制不住自己,冲他大发雷霆时,她的意识,总是及时地跳出来提醒她:“看,你变成了你父母当初的样子。”
原来,她并不比父母高明多少。
在繁琐家务的磨练中,在和孩子的交锋中,高珮开始回忆父母,曾经面对的生活。
那个年代,赚钱不容易,生活不便捷,爸爸的世界里只有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给孩子们赚到更多的钱?而妈妈,每天要生火做饭,洗碗洗衣,监督孩子写作业,闲时还要给家人、孩子们打毛衣、纳鞋垫、做鞋子。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他们还为孩子们,争取到了,一个又一个,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而高珮,却一直抱怨,他们的严格和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