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如月掀起托盘上一个紫砂煲的盖子,只见煲中堆满各种珍贵食材,浇着浓郁的芡汁。徐皇后尝上一口,不禁翘指称赞。
“这菜叫什么名字?”徐皇后问道。
颜如月略一沉吟,答道:“宰相烩菜。”这道菜本名叫做李鸿章烩菜,但李鸿章是晚清人,这个时空的人并不知道有位李中堂,李鸿章的大名不能提高菜的知名度,还会让人迷惑,所以颜如月根据李鸿章的官职相当于宰相,把菜名改为“宰相烩菜”。
徐贤妃也尝了菜,叹道:“这一道菜中可是放了不少好材料。”
“娘娘说得不错。”颜如月笑道,“此菜用上等的海参、鱼翅、鹿筋、牛鞭、鱼肚、鱿鱼、火腿、猪肚、鸡肉、干贝等配以白菜、玉兰片、腐竹、豆腐、宽粉等素菜,以上各种原料和调料下入鸡汤烧烩入味,装碗蒸数分钟,滗出原汤勾芡,浇在食材上即成。”
“的确是把各种好东西放在了一起。”徐皇后欣然点头,“为何叫它‘宰相烩菜’?”
“相传,从前有位宰相在府中宴请西洋使团。只因我中华菜品可口美味,那些洋人见所未见,尝所未尝,连吃几个时辰洋人还不肯下席。此时总管向宰相禀告:‘大人,菜已吃完,怎么办?’宰相略加思索后说:‘把剩下的边角下料混在一起加热,用大盆端上来’。于是,一道会集各种美味的名菜就诞生了。”
“颜如月,最后上来的是个酒坛,莫非不是菜而是酒吗?”徐贤妃指着宫女手中的托盘问。
“这酒坛中装的也了菜。”颜如月揭起坛盖,顿时香味四溢,“这道菜做起来十分讲究,原料有几十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鳖裙、鹿筋、鸽蛋、鸭珍、鱼肚、花胶、瑶柱、鸽子、排骨、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家养老母鸡鸡脯、家养黄嘴鸭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先把上述原料分别采用多种烹调方法,炮制成具有煎、炒、烹、炸特色的各种口味,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用火也有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二、三个时辰,这才大功告成。”
徐皇后尝后,点头称赞:“此菜用料如此繁复,堪称集天下美味于一炉。不知菜名是什么?”
“佛跳墙。”
“为何叫这么怪的名字?”徐皇后诧异道。
“这道菜起源于福建,相传福建风俗中有一个规矩叫“试厨”。按这规矩,新婚媳妇第一天上门,第二天回门,第三天须到夫家在大庭广众面前试厨,这是对新媳妇治家本领的测试。有一位富家女,娇生惯养,不习厨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回门时,她母亲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各式菜肴,一一用荷叶包好,告诉她如何烹煮。谁知刚回到婆家,这位小姐竟把烧制方法忘光,情急之间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绍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转天一早,浓香飘出,合家连赞好菜,这就是“十八个菜一锅煮”的来头。
“后来,有位名厨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口味更胜于前。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将菜取名‘福寿全’。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饭馆旁边有座寺庙,里面的几位僧人禁不住美味的诱惑,偷偷翻墙过来品尝。一秀才见状诗兴大发,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同时,在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亦雷同。从此,‘佛跳墙’便成了此菜的正名。”
“皇后姐姐,颜如月做的菜,您还满意吗?”徐贤妃问。
“不错,这位姑娘不但厨艺高超,还知识渊博。她做的菜甚合本宫心意,本宫要重重赏她。”徐皇后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