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嘉宾都起身一脸愤然的看向彼特。
其实在座的许多嘉宾都知道曾经的老一辈艺术家与国外的这些文艺大师约定过他们那一代人年龄到了五十岁便退休封笔,不再参与文学及艺术创作,而换来的便是华夏的文学及艺术作品在国外能受到平等对待,包括影视音及书画等多方面作品。
实在是当时华夏势力羸弱,不少西方豪强割据华夏大片土地,甚至妄想用西方文化洗脑华夏民众,不过他们低估了华夏文化的底蕴,最后也没能成功。
事实上华夏的文学底蕴远超国外,但一直在国外被多国联合排挤,始终登不上正式的舞台,而在国内也总是受到一些莫名的黑色势力搅局导致文化艺术传播不顺畅。
一直到后来华夏强大起来才慢慢好转,而国内各领域也开始了一段蓬勃发展时期。
如果彼特不提及此事,国人也当没发生过,该生活生活,该创作创作,但此时彼特提起,那就有点诛心了。
“当然,如果你们不想遵守约定那我也没办法,不是吗?”彼特继续做了个耸肩的滑稽动作,不过此时却看着是那么的可恶。
彼特说完后便将话筒放下,回到了贵宾座位上一脸舒适的坐着,仿佛刚才说的话都与自己无关一样。李晟站在彼特身后也是一脸自傲的表情,对于这个如今长期生活于国外的人来说,国内的争端与发展都不是他所在意的。
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周老,只见周老缓缓的起身,站在其身后的周芷琪连忙拉住他的手臂摇了摇头。
周老满脸溺爱的看向自己的女儿,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双手,毅然朝主席台上走去。
接过话筒,周老清了清嗓子,略微沉默了一阵,随后道:“其实我这次参加交流会也是准备宣布封笔了。”
“周老!”
“老师!”
“周老先生不可啊!”
一片喊声响起,各种各样的称呼都有,有从嘉宾席传来的,也有从观众里传来的,对于这个文学界泰山级别的人物,这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人们有的只是满满的尊敬之心,如今却提出要封笔,自是生出深深的不舍之情。
在座的不少嘉宾,甚至很多观众都曾是周老带过的学生,如今看到老师被彼特逼得如此,都是一脸的愤然,想我堂堂华夏帝国居然会被一个外国人指指点点,同时也悲上心头,老一辈的艺术家为了华夏文化的发展真的是牺牲太多了!
周老顿了顿,等现场安静下来后继续说道:“感谢各位的好意,大家也不必劝说了。老朽已年近六十,中年得女,妻子去得早,若不是为了抚养芷琪,老朽恐怕当年也追随亡妻而去了。”
说到这里,周老又沉默了一会,似乎陷入了追忆之中。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不离不弃的陪伴之人,想着,周老一阵怅然。
“所幸现在芷琪也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老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牵挂了,也是该放松放松,颐养天年了。”缓了一会后周老略做轻松的说着。
“周老!您就打算这样放弃您坚持一辈子的文学吗?”嘉宾席上站着的陶智冉大声问道。
周景重微微一笑,“文学老朽自然不会放弃,这是我辈之操守,只是不会再出创作作品了,加上老朽已经年迈,没有了创作的激情了。平时最多带带学生,传授点经验罢了。这个时代最终还是年轻人的时代,也望我华夏青年一代胜过一代!”
“好!”现场一片叫好,随之而来的便是接连不断的掌声,经久不息。
嘉宾席上也是一片热烈的掌声,只是过后却有不少人惋惜,他们知道,像周老这个年龄正是厚积薄发的时候,这时候被断了创作的念想那真的是无奈啊!众人想着,对周老的尊敬更深一筹。
“好了”周老将掌声压了压,“交流会还得正常进行。”说完便将主席台让给了主持人。
主持人接过话,“好的,感谢周老的一番肺腑之言,我辈年轻人正是应当以周老为楷模,不停的学习进步,为祖国添砖加瓦,一起共建繁荣兴盛的华夏帝国!”
“下面,我们有情……”
台下的记者开始有点心不在焉,只怪刚才的话题量太足了。不少记者都已经想好明天的新闻头条,甚至开始撰写稿件,至于标题,那肯定也是越吸引人越好,比如:
《国学泰山周老宣布封笔!》
《一代文学楷模被逼退出文坛》
《国内外文艺之争:不可不说的秘密》
叶凡看到左右都有人动笔在纸上写着标题,还有人直接拿着微型电脑笔记本在键盘上敲着什么。叶凡看了看唐心妍,发现她脸色有点失落,似乎还在感怀周老的命运,手上的笔记本一字未动。于是叶凡便好奇的问道:“唐姐,你不写稿子么?”
唐心妍转过头看向叶凡,“这不是你的职责么?”
呃,你这话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叶凡一阵无语。随后陷笑着对唐心妍说:“那个,唐姐啊,依你看周老这事我们该怎么写?”
唐心妍摆过头看向主席台,“先看交流会,回去再写。”
“好吧”叶凡叹气。
交流会的过程与叶凡预想的差不多,就是嘉宾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供大家一起欣赏,品论,有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学习,经验分享等等。
而创作可以拿前一年创作的作品,或者临场创作也行,主要目的就是交流。
在叶凡看来,说直白点,就是一群“文人墨客”在那聊天打屁,渴了喝口茶,饿了吃点心,还聊得不亦乐乎。最苦逼的就是叶凡他们这些媒体和记者了,干看着,还得记录,还得写稿子。实际上心里一直盼望着出点什么岔子好来个劲爆的新闻。
陶智冉在主席台上放了个投影,是他写的《我的爱人》一些章节节选,然后便是一群嘉宾的品论,有说哪哪个章节写得精彩的,也有说哪个句子写得寓意深远的,反正绝大部分都是夸奖,毕竟花花轿子人人抬,谁脸上都有光。
陶智冉下来后是一个年轻的男子上台现场写了一首诗供大家品论,叶凡听周围的人谈论知道此人名叫何思伦,今年刚好三十岁,是近两年比较出名的一个现代诗人,出过两册诗集卖得还不错。此时在台上即兴创作了一首七言古诗。
不少嘉宾鼓掌,对于何思伦的即兴创作表示赞赏,称赞一片,而何思伦也露出得意的笑容,对于自己的即兴创作颇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