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愣愣的点头,收到惜春的眼神危险,方回过神来继续话题。“为防倭寇嗅到威胁气息而发动大举进.犯,而我方兵力又不足。大少爷就一边带着一众将士在一个偏僻的荒村里躲着练兵,一边到鹭州各府衙游说,说服他们出力出人,加入到我们的抗倭队伍中。
开始那些个府衙官吏要么犹豫,要么避而不见,就没有一个答应把当地驻守官兵借出来的。其实呢,也不能怪他们不给大少爷面子。毕竟大少爷如今的身份只是个四品武将,没有封号,也没有朝廷明确下达让当地官兵参战的圣旨傍身。朝廷给大少爷的圣旨上,只是模糊的让大少爷自己去寻求当地官衙的配合。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前朝廷也多次派过军队去鹭州抗倭,但就没有一次抗倭成功的。那些军队撤退时,却还把当地的一下财力、人力给带走了。所以,当地上到官,下至民,根本不信任朝廷派去的抗倭人员。
那段时间,恰逢南方进入水涝季节。水涝季节,百姓救水灾都救不及,却是倭寇抢夺百姓财产最猖狂、杀人最疯狂的时候。大少爷屡被当地官府拒绝,虽然心里有气。可百姓遭难,他不能袖手旁观啊。在大少爷的谋划下,我军多次抢险救灾成功,多次偷袭倭寇成功。一来二去,我军与当地官民建立了联手默契,更建立了信任。
渐渐的,那些个官府啊,他们就愿意出人力了。”至诚的脸上,不自禁的浮现笑意。
宋芷兰拍拍胸口,“那就好,那就好,总算得到了点支援。”#_#77713470
至诚那感慨的笑意,却在下一秒变成苦笑,“大少奶奶,我们就真的是只有‘一点’支援了诶。再十来天后,大少爷再次接到朝廷圣旨。圣旨上说,近来南方水灾凶悍,朝廷兵力有限,朝廷原本要派给大少爷用来抗倭的那支队伍,不得不先去穗州抗洪救灾,让大少爷自己在鹭州当地组建人力物力先把鹭州的情况控制住。
倭寇有近五万人,大少爷手下能随时上战场的就五千人,当地百姓困苦,救灾、抗倭时间紧迫。大少爷要怎么自己组建人力物力把眼前糟糕透顶的情况控制住啊?可是朝廷突然不管了,大少爷也没办法,只能自己带着一众手下更拼命。还好有了第二道圣旨,大少爷做起事情来更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