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首,参拜,一月前先帝的驾崩,给整个大周带来了新一轮的冲击。先皇驾崩,位居东宫长达十年之久的太子登基,更改国号为“正昭”,开启新一轮的朝局。
其实,太子最初的位置并不稳当,但是在前朝时,当武将:司马将军何府公然公开支持太子,其余皇子终于被压下,当然,他们并不甘心。但是在大周,武将的职位必须用军功换位分,因此很少有武将愿意拼出自己的前程公然支持一个皇子,所以一个战功赫赫的何府支持在位多年的太子,无疑更加巩固了他的地位,直至他今日登基。
相比武将,文臣们的站位就较为明显,以吏部尚书慕容府和中书令为首,吏部尚书虽然为六部之一,但是由于负责官员的升降考核,官职比其他五部的尚书高出半阶,与中书令同居从一品,而中书令与何将军府早已结亲并生有一女,可见新皇在前朝阵容之强大。
当然,他们对新皇的支持,也并非毫无目的,慕容府嫡长女慕容瑄是太子正妃,而中书令之女王妍慧是太子的侧妃,毫无疑问,他们是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太子的。
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的争斗,却从未停止,前朝如此,太子府更如是。
此时,皇帝正在紫宸殿行登基大典,自然是群臣俯首,热闹非凡。太子的妻妾们,也已迁入宫内潜邸居住,只待册封位分之后,分配宫室。
“小姐,您不能再犹豫了,”潜邸内,一个侍女正端了一碗蜂蜜燕窝,一边说道,“按照我朝惯例,后宫一向最初只封四个主位,为四角齐全之意。如今王侧妃是必然要封主位的了,予宁郡主,如今是公主了,她马上要出嫁,李侧妃也必然要封一个主位,徐庶妃有喜,卫庶妃有皇二女,这四个位置,您不争一争,可就一个都没有了。”
案几旁,一个二十四五的宫装女子正看着窗外,仿佛没有听见侍女的劝诫。侍女连续叫了几声,她才有了回应。
“位分之事,只能由帝后决定,你怎么这般不懂规矩?”女子仿佛不甚在意,“何况,就算一时不能掌管一宫,难不成一世都没有出头之日么?”
侍女口中的李侧妃,是和正妃一起进府的,生有皇长女,皇长女如今已经十三,再过两年就要下嫁,而皇帝尚无皇子,无疑皇长女的生母的身份也更加贵重。
而提到的王侧妃,就是中书令的女儿,虽然嫁给太子晚了些,但是由于家世显赫,也颇有几分姿色和能力,不久就分到了皇帝的宠爱,平时更是与太子妃一起打理事务。
卫庶妃虽生有皇二女,但是家中没落,而她本人也无意争抢一般,更是一心只抚养女儿。而徐雅洁,则是新宠上位,更在册封庶妃之后有孕,如今太子登基,如若能生下皇长子,不可不谓前途无量,凭着这一份资本,位分高也是必然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