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神话的关系非常乱。
这一点尤其能从弑神者所在的世界中体现。
不仅是在自己的神话,在人类的势力进行融合的时候,也会有神话的改变与相互间的融合。
一个神要是没两三个马甲,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神。
而那些顶级的神明,没十几个马甲说得过去么?
就比如面前的太一。
祂并非是原初的道,也就是说,太一和道并非同等。
道生万物,道是创造者,而太一是万物受创的第一环“炁”的性质。然古人时有作“道”用也不为怪。
炁者水上之无相物也,即非物质肉体所需要的能量,是人的第一个灵体所需要的能量,比物质能量更为细腻,不同于气。中医中,“炁”指的是先天之气,而“气”指的是后天之气。
太一的意思是是最先最高、唯一无对和混一未分的。那么“炁的性质是太一”这句话就是:无相物的性质就是最先最高、唯一无对和混一未分的。
又有: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之说。
祂拥有着至高神、天帝、北极星神的身份。
一般来说,这种存在很难以不从之神的姿态降临。
因为祂没有明确的概念。
因为太一在道教的神话中,是没有形体的。
但那只是太一最初的身份。
随着人类的发展,神话的传承也变得多样化起来。
汉代王逸注《九歌》中的东皇太一便是其一。
“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毫无疑问《九歌》中的文学原创神东皇太一,其源头正是太一。
这便多出一个马甲。
随后是李炳海先生在《东皇太一为大火星考》中认为太一为星辰,乃苍龙七宿中的大火星。
大火是十二星次之一,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与十二辰相配为卯,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氐、房、心三宿。按《尔雅》,曾以房、心、尾三宿为标志星。据《汉书·律历志》载,日至其初为寒露,至其中为霜降。明末后译黄道十二宫的天蝎宫为大火宫。
也就是天蝎座α星。
闻一多先生在《东皇太一考》中认为“作为天神的太一,在古代哲学家眼中是宇宙的本体,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太一便是伏羲的化名”,“东皇也就是伏羲”。
杜天师杜光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中辑佚一句:“《尹氏玄中记》曰:太上老君常居紫微官,或号天皇大帝,或曰太一救苦天尊,或号金阙圣君。故知太上随方设化,应号无穷。”
李光信先生在《九歌东皇太一篇题初探》中认为“东皇太一,其始就是卜辞中的太乙,“东皇即东土国王的意思”。
屈会先生在《《东皇太一》与神农氏炎帝——兼谈《东皇太一》的主题》以东皇太一为神农炎帝。
丁山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以“东君”和“东皇”都是东方的尊神而提出了日神说。
这就让东皇太一和太阳扯上了关系。
随后就是最为关键的,封神榜。
别看封神榜是小说,但影响真的很大。
很多人对神明的认知正是来源于封神榜。
原本就有着星神的身份,封神榜出现,东皇太一的形象彻底确认了下来。
星神、伏羲、太乙真人、太上老君、太阳神、至高神、人皇等等。
无数种神话传承混淆在了一起,最终出现在陆鹰化眼前的,是世人认知中最为贴切的形象。
即东皇太一。
自太阳中诞生的金乌,先天便拥有着太阳的位格。
随后又有第一任的天帝,成为了帝王的象征。
祂开辟出了最古的天庭,被称之为上古天庭。
可以说每个神明都有着无数的神职与马甲,不从之神的降临也是以这些神职为中心从而获取形态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