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章为主人公的过去,由于是介绍,为了方便全面了解主人公前田彬一的过去,作者采用的是客观描述的做法。如果想直接看剧情,可以直接可以跳到第三章。如果在看的过程中对主人公的过去有兴趣,可以回过头来看这两章。所以本章可以与第二章可以先跳过,从第三章开始正式步入剧情。至于为什么不放到最后,主要原因是作者想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
1997年,一对日本夫妇正在日本的御崎市的小道上散步,夫妇俩感情十分好,二人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孩子。
二人在散步过程中遇到许多牵着孩子的夫妇,夫妇俩十分羡慕。
这时夫妻中的男人提出个想法:要不领养一个孩子。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女人,女人思索了一会儿同意了。
二人是属于想做就做的类型,二人向孤儿院走去,他们向孤儿院的院长提出问题:“哪个孩子比较聪明或者体能较强。”
院长对这个问题很恼火,在院长看来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不过,他还是希望这对夫妇能够收养一个或者两个孩子,毕竟这所孤儿院的经费严重不足。
就这样,院长还是向他们介绍起来,院长给他们介绍的孩子是一个瘦弱的男孩,这个男孩是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抛弃的孩子,送来时他才三岁,根本不会说日语,现在七岁的他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
至于院长为什么选他,倒不是因为他特别聪明,而是他经常帮助别人,在院长看来他就是最棒的。
夫妇俩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他们所认可的资质,他们环顾了四周,又去看了其他孩子,但更不如意。二人想去别的孤儿院看一下,这是院长过来恳求他们,院长说:“那个孩子很聪明的,虽说现在很一般,但以后肯定可以的。”夫妇中的男人经过一番决议,决定收养那个孩子。
夫妇俩带着这个孩子离开了孤儿院。
孩子在走前似乎有些不愿意,毕竟从他有记忆开始,他就在这个孤儿院了,这是他的第一个家。
夫妇俩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前田彬一,夫妇俩给这个孩子一所很大的房间,房间里的很多东西可以说之前的彬一只在有钱人家见过,彬一看到这些,心里十分高兴,认为自己的养父母对自己真的是太好了。
不仅如此,夫妇俩还为他联系好了学校,他一个月后就可以开始上学,他这时感到无比幸福。
或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一个星期之后,彬一就感到与他之前的巨大差别的难受,养父母替他找了好几个私人老师,有教他礼仪的,有教他家政的,有教他如何训练自己的身体素质的等等。
他不是很理解,他认为自己可以在上学期间学啊。不过,他想起孤儿院的院长曾经交代他要好好听他养父母的话,而且他也确实很感谢他的养父母给了他一个新的家,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的养父母对此只说了句:“还行”。这让他在他心里坚定了一定要让他父母认可自己的想法。
他开始上起了小学,在上学期间,他其实是很开心的。由于他乐于助人和善于与他人交际的特点,他交了很多朋友,他与他的小朋友间互相玩耍,互相嬉戏,他在上学期间总是充满了笑脸。
但他回到家时,他的笑容便变少了,他的许多小伙伴回到家后在继续属于小孩子的快乐,但他不行,他必须得按照他养父母的命令接受好几个私人教师的教导。
在接受私人教师的教导时他虽苦着脸,但他却未抱怨这些。在他看来,这些是他取得他养父母认可的必要考验,即使是曾在上课之中累倒过许多次。
他的养父母在白天的时候是几乎见不到的,他的养父母总是很早就起来,为他先安排好他的任务,然后二人就去上班了。
关于他们的工作,他只知道他们俩是从事政府部门的工作,具体是什么,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他们总是在晚上的晚餐时刻才回来。
这时他们的第一任务是检查他的任务是否完成,如若没有完成你,彬一是没有办法享受自己的晚餐。
彬一一开始时因为自身的毅力较差,好几次没完成,他可是饿了好几回,后来彬一便很少有完成不了任务的时候。
养父母检查好彬一的任务之后才开始用餐,这时的彬一大概是最安静的了,养父母有一条很严格的规矩:不准在用餐时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