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的鲷鱼烧!一打二十钱,便宜卖喽!”
“新鲜的鳗鱼寿司!一个只要两钱啦!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新打的锄头!师承唐人铁匠,现只要四百钱喽!”
……
这是在霓虹国都——藤原京所在的奈良地带,地处郊区的一块阔地上每十日一举办次的集市,每到这时,除了奈良县的居民,居住在耳成山、天香具山和亩傍山大小村落的居民也会带着带着采摘的果蔬或者自制的小物件来此交易,以换取养家糊口的粮食与衣裳。一枚枚或新或旧的钱币(这时的铜钱、银钱很稀罕的,一枚铜币能买近四斤米)在简陋的摊位上起起落落,发出“铛铛”的声响,配合着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让人倍感此地的生机与活力。
突然,很多无所事事的浪荡子像见了火的飞蛾一般,一起扑向一个偏僻的摊位,并像滚雪球似的带动了更多人的好奇心,使得无事之人与那些买完东西刚准备返家的人都一起跟了过去。人头攒动之中,隐约可听见这样的声音
“看来造麻吕老头这次走了运了呢。”
“这些宝贝至少可以卖几百钱吧。”
“要是碰到阔绰的贵族子弟,万钱都有可能呢。”
“是啊,看来造麻吕两口子可以过段好日子了。”
……
众人议论的中心是一个很是简陋的小摊位,只有一张摆放交易物品的木桌与一把粗糙的竹椅,竹椅上坐着一个大约五六十岁,面部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一双夹杂着疤痕的如松树皮般粗糙的手充分展现了其生活的清苦艰辛。
老人名叫赞岐造麻吕,住在耳成山附近一个小村落里,每天都到附近的竹林里去砍三四根竹子带回家,和老伴一起将竹子加工为一些简单的器皿,每到赶集时就带上这些宝贝来到集市来换取自己与老伴的口粮与一些必要的物资。因为制作的器皿物美价廉,所以日子过得还算太平,甚至还稍有些余财能应对突发的天灾人祸。但今天以后,他不出意外将成为村中乃至耳成山中都屈指可数的富户了。
摆在木桌上的并不是往常摆放的竹子制成的器皿,仅是几节粗细均匀的竹节。但使之奇货可居的是这些竹节鲜艳翠绿,如同上好的翡翠一般,同时还不时地发出阵阵荧光。哪怕是一般人都能看出它们的珍奇可贵。
在一番激烈的竞价后,这些竹节分别被三家武家(霓虹古代贵族阶级)子弟买走,给造麻吕留下了沉甸甸的,共计六百来钱的钱币。之后他便满面红光地到一旁的一个摊位上抓出一大把钱币,买了几件粗布衣裳一同装进袋里。采购完后,只见他一手抓着桌椅,一手扛着布袋哼着小调向家中走去。
“也不知道是哪个败家子干的好事,竟然将这么好的翠竹丢在地上置之不顾,真是暴殄天物!”一边走着,造麻吕还不忘暗暗鄙视了一番某个不知是谁的败家子,这种来自山神的宝藏都不知珍惜,还好自己识货,这下自己和老伴至少一年不愁吃喝了,而且买了衣服,老伴也不用每天都辛苦的缝缝补补了……想到这,造麻吕的小调哼的是越发轻快,像是年轻了十岁一般,连左肩上沉重的的钱袋也觉得轻了不少,那西斜而下的落日也好像明亮了不少,充满了对来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在赞岐造麻吕伐竹地的耳成山深处,静静地伫立着一个简朴但不简陋的小竹屋。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竹屋内部却是摆放的有条有理的。用竹篾编织成的竹席、屏风,大小各异的竹节制成的竹桌,甚至还有更加精细的竹柜,却唯独没有竹椅——竟是异于大唐的,一番先秦居室的摆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