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凡并没有马上问裴教授,而是问那个宋玲,说“宋学姐,你知道那个年代对于高鹗的评价,是哪8个字吗?”
宋玲皱起眉头说,“我不知道。”
方一凡就看向裴教授,说“高鹗一直挂着保存者和传播者和整理者的头衔,其实好多人都不清楚,其实高鹗的文学素养才是他最光彩夺目的裴教授,你同意这点吗?”
裴教授说“凡在有目,谅皆欣赏。这8个字就是那个年代对于高鹗的评价。”
方一凡说“是这样的,高鹗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用困厄失意、才华过人八个字足可概括高鹗的一生,落魄不遇,使他与曹雪芹有类似的人生体验,早年的科场淹滞、晚年的平淡仕途使他始终处于悲苦困厄的心绪体验中,这使他能够在情感上理解和贴近曹雪芹,完成那个动人心魄的悲剧结局,此外,我们只要翻一翻资料还能知道,高鹗为人忠厚,常常勖勉、规劝弟子们克尽忠孝,走举业之路。他的八股文写得很好,思力精到,笔力雄健。在诗文中,他还常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怀抹上一层佛老色彩。所有这些,我们在楼梦》后四十回中都可以依稀感觉到,所以从情怀的角度讲,高鹗是在那个时代最适合续写楼梦》的人,他也是有能力做到的”
“我先前说过,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有点跟前面格格不入,但那只是个人风格的不同而已,我没有否定高鹗,相反我还很尊敬他,他为红楼梦续写了结尾,方便了红楼梦的广泛传播高鹗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
马上就有一个戴着眼镜的学生举手并且直接站起来,他说“你说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红楼梦80位后世连续写的前提之下的,我觉得现在不是争辩到底高鹗续写的,还是某个无名式续写的问题,而是你凭什么说红楼梦只有80回是曹雪芹的原稿呢,凭什么说120位的红楼梦是被人拒绝的,还不是曹雪芹先生的原作呢,就凭前代诗人的一首诗,还有80回字眼的小备注吗?”
方一凡微微惊讶说,“你还挺冲动,不要激动,说话慢点。”
那个学生说“我能不激动吗?我是学历史的,你说的这些太颠覆认知了,合着我们这么多年的历史课都学错了吗?合着我们教育界都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连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者都没有搞清楚。”
方一凡就说道,“谁说我们有证据的我有证据反驳。现在给你们看的,这是一个开场,来帮助大家进入一下气氛,我既然敢站在这里,放下一个论点,自然我还有其他的证据和资料佐证,不然你们以为我只有这么一点斤两,不然你们以为高考满分状元是怎么考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