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察言观色,勃然大怒,指责蔡邕:“董卓乃朝廷社稷之罪人,草菅人命,祸乱朝纲,罪不可恕。
汝身为天子臣民,应忧国忧民,共同声讨国贼,岂能念及董卓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而为他感到痛惜。”
说完,王允不容分辩,令殿前样尉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
蔡邕有口难辩,便陈辞谢罪,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朝中好友同情蔡邕的遭遇,设法营救蔡邕,均无功而返。
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司徒府,替蔡邕求情:“伯喈乃旷世奇才,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对本朝大事了如指掌。
历史需要像他这样耿直的史官记载,请司徒大人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继续写完史书。
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世,若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有失众望。”
王允面露不悦之色,反驳马日磾:“前朝汉武大帝不杀司马迁,致其写成谤书,流传后世。
时下国事衰败,世风惨淡,岂能让蔡邕像司马迁那样,毁谤和诬蔑年幼的天子,让后人说三道四。”
马日磾据理力争,道:“史官如实记载当朝之朝纲政绩、天文地理、农商诸事,后人方能明是非曲直,知朝代之兴替。
杀掉一个史官,对朝廷,对先贤和后代都将是莫大的损失。
史官的生死,事关国祚,还望大人三思。”
王允从案上拿起一卷蔡邕亲手书写的年纪,递给马日磾,道:“太尉大人请看,这就是你们景仰的治书御史。
董贼滥杀朝臣,篡权祸国,罪大恶极,蔡邕居然只字未提。
虽然,他有苦衷,但是,一个有苦衷的史官,无论他再博学,再正直,他写的史书,也不能信!”
王允得理不饶人,继续发泄他对蔡邕的不满。
“圣人曰,目不可信,心不足恃。
颜回知农民之辛苦,不忍浪费粮食,将不慎落入锅中的灰尘连同米粒吃掉,以至于被孔子误解了许久。
一个人亲眼所见都不一定是真相,更何况是一个有苦衷的史官。”
马日磾说服不了王允,只得告辞退出。
……
吕奉先的文化交流计划需要蔡邕带头响应,全力协助。但碍于和董卓的关联,他不便向王允求情。
吕奉先便借着和貂蝉相会之际,软硬兼施,要她回司徒府营救蔡邕。
貂蝉假意不从,娇嗔道:“貂蝉和相公破镜重圆,本指望和相公恩恩爱爱,相濡以沫,真没想到,你会娶别的女人为妻,让你的原配正室做妾。
营救蔡大人的重任,妾身无能为力,你去求严静和思仪吧!”
吕奉先闭上眼眸,读出了貂蝉的心思。他心花怒放,使出阴险狡诈的招数,迫使佳人求饶。
“相公,你饶了我吧。相公吩咐妾身办的事,妾身一定照办。”
吕奉先乘胜追击,道:“还有呢?”
貂蝉红着脸,道:“如今,各地天灾人祸,战乱不断,人丁锐减,妾身愿意以身作则,游说相识的姐妹们早生贵子,繁衍子孙,为国分忧。”
吕奉先松开貂蝉,道:“好,相公今天就饶了你,你速起身,随我去司徒府见岳父大人。”
……
……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xunsilu.cc(新丝路文学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