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品判作品(第2页)
在座的各位都是有头脸的人物,一位肥头大耳的胖子站了起来,向范仲淹一拱手道:“范大人,你的威名远播,在下萧万斤十分佩服。在下也喜欢吟几句歪诗,希望范大人指点一二。”说着,从怀里掏出来几张纸,递给了范仲淹。范仲淹接过去一看,差点笑了出来。原来这位萧万斤写的几首诗词,不仅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错别字不少。而诗的含意就更弄不清楚他妾表达什么了。范仲淹忍着笑意正色道:“萧万斤是吗?汉文化讲究的是字体工整,字字句句皆要认真。阁下的字体不规范不说,许多的字不达意,读来让人莫名其妙,如坠云中,所以阁下还需努力从基本的认字功夫下手,好好用心。不要急于追求诗词之类,让人徒增笑耳。”萧万斤听了,脸一红不再吭声了。确实,他见别人刚学了几天汉字,便整天之乎者也文绉绉的。便也请了位汉人秀才教他,可是他又怎么能它下心来学习。他只不过是想出出风头,附庸风雅而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跟风追时髦。范仲淹的一番话正中要害,说到他的心里去了,让他怎么能不心服口服。不光是萧万斤,就是在座的其他人也大有这样的人在,闻言不禁脸色发红,不敢再出风头,哗众取宠了。这时又一位瘦削的中年人站起来道:“在下韩功望,久慕汉文化之博大精深,向往已久。与王爷也深有交流,现有些心得写了请范大人过目,指点指点。”说着,从袖中拿出两张纸卷,递给了范仲淹。
范仲淹接过来一看,点了点头道:“这位韩功望先生,字写的不错,应该有五年的功夫了。词句上略有上下不连贯,有如涓涓细流欲流入大江大河,却不得途径。这个只需把一些好文章多读一些,然后再逐句解释,自己慢慢体会就可以了。”韩功望听了向范仲淹深深一辑道:“范大人果然目光如炬,好像在我身边生活了这么多年一样,判的竟是丝毫不差,在下佩服佩服。”接着又有几人把作品拿出来让,范仲淹品判。范仲淹一一作了解答,让众人都感到有茅塞顿开之感。最后,耶律隆庆拿出来自己的一些诗词作品,让范仲淹判品。范仲淹看了笑道:“老兄,这样的文章便是我也难以作的出来了,可见兄台这些年确实是下了苦功的。假以时日,老兄就可以开宗立派,另立门户了。”见文学达人对自己有如此高的评价,耶律隆庆兴奋的老脸发光道:“是吗?范老弟是在耍笑老夫吧!”范仲淹正色道:“这是什么话,老兄这文笔字体工整,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丝丝王霸之气。这没有二十年的功力是写不出来的,汉文化的点点滴滴都是浓重的文化沉淀,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学来得,范某奉劝大家一句,这学习是好的,但是如果不是踏踏实实的用心去学习,就像老王爷一样,数十年日日夜夜用心积累,才有今日的成就。所以,汉文化有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就当作今天范某送给大家的礼物,请大家收下。”听了范仲淹的一番话,在座的人赶忙都拿出笔来,将这句话记录下来,就象小学生记录教书先生布置作业一样认真。
待众人写毕,耶律隆庆道:“今日大家费时多了,一定都腹中饥饿了吧。今天范大人一起就在本府简单吃些,让本王略尽心意,大家意下如何?”众人心里道:我们就是计划来吃饭的。大家忙谦虚道:“多谢王爷盛情,小的们怎么好意思叨扰?”可话是这么说,却没有人动地方。耶律隆庆见了,哈哈大笑,一挥手,下人过来撤去茶具,开始上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