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你是合众国带过的最差的一位海军陆战队员(第2页)
他只能强制说服自己接受了这个不争的事实。
记者们如约来了,虽然是一些不太入流的报社的记者,和采访韩晴的记者相比,这简直就是太胡闹了。
莫得法子,不想混后勤,就服从指挥。
记者们的问答开始了,夏岚照本宣科地背诵着。
当然了,宣传部门也留了一些夏岚可以适当发挥地空间。
宣传部门没有对夏岚的战争情节进行戏剧化的编排,因此,记者如果问到了这样的问题,夏岚可以适当发挥一下,渲染一下自己的光辉形象。
结果就是这样,记者们最后都要谈及10月24日晚上的战斗。
夏岚不会夸大其词。有时,他承认自己当时吓坏了,比如当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搬运子弹带的时候就有无法克制的恐惧。可是,有时他又坚持说:“我没有被吓着——也没有时间去恐惧。此外,我还要担心手下的兄弟们。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无法去担心其他人了。”他清楚地说,“第二天扶桑的脚盆鸡就撤退了,”而没有直接声明他参加的这次战斗并不像先前报道的那样持续了三天。
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谦虚一下,虽然过分吹牛盖住了韩晴的光环,自己过意得去,有关部门也不会难为自己,但是,姐大一点都不好惹。
想到了这里,夏岚不得不选择了狗头保命。
接下来,虽然没有演员和这位最差的一届海军陆战队员进行友好的演出和节目互动。
但是,这并不代表宣传部门不会给夏岚安排点别的东西。
一位作家,一位小有名气的传记作家受邀前来与这位战斗英雄做访谈。
访谈这个东西嘛。
无非就是这样的些许个套路。
访谈是管理咨询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方法。咨询顾问通过与客户组织中各类人员的接触谈话,能够获取客户组织的重要的主观问题,被访谈的人也感到他们在为项目作贡献。访谈过程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需要巧妙周全的构建,访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思想准备等 。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一共分四块,第一块,典型问题;第二块,回答原则;第三部分,回答实例。最后一部分是艰难/模糊的问题的回答。
其实,夏岚揣测,采访自己的作家,大概会问这样的几个问题。
1 谁想了解这些情况?
2 想要了解什么情况?
3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情况?
4 为什么想从我这里了解这些情况?
5 这些意见应该听从领导的而不是我的。
6 对我有没有什么风险?
7 我是否会从中获益?
这些东西的回答显然对于他而言是请车熟路的,因为宣传部门都给他安排的妥妥的。
作家詹姆斯·戈尔登对他进行了长达四天的采访,让他“谈谈自己和他的英雄事迹”。在催问下,夏岚说道:“您看啊,戈尔登,请忘掉我的作用吧。颁给我的勋章,那天晚上在瓜岛上的每一个合众国士兵都有一份。”这样直言不讳的断言并未让作家停止追问,放弃获得更多的故事内容。戈尔登猜想,夏岚毕竟是作了什么杰出的贡献,才能够获得这枚荣誉勋章。最后,戈尔登认为夏岚“只不过……太谦虚了”。夏岚直到后来读了由罗斯福签名的荣誉勋章嘉奖令,才知道他是因为做了什么而获得这枚勋章的。戈尔登说服夏岚拿出了他那旧的蓝色军服,穿上它并把勋章挂在脖子上照了张相。当戈尔登的文章刊发出来时,它只不过像其他文章一样重复着同一个故事,把夏岚描写成“一个大块头海军陆战队员”。
在作家的访谈之后,又是杂志的采访。
这样单调无味的方式,夏岚有些厌烦了。
凭啥韩晴就能参与个游行,参与各种各样的晚宴,自己就只能坐在一边呆板的回答问题。
《生活》(Life),合众国图画杂志。1936年卢斯(Henry Robinson Lue,1898—19 )创办于纽约。原为周刊,1978年9月改月刊。时代出版公司出版。内容以专题照片、特写为主,题材广泛。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生活》杂志摄影师缔造了世界新闻摄影的开端,也创造了世界新闻摄影的辉煌,为我们留下了这个时代难忘的历史剪影。
1936年,随着《生活》杂志的创刊,新闻摄影作为美国人叙述故事的一种革新方式,开始以迅猛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这里是那些创造图片故事和图像文体的先锋们不容置疑的声音。系列访谈从新闻摄影之父——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开始,他们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胜利,这些因素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摄影传奇,并使《生活》杂志成为美国人的家庭相册。
散文随笔《生活》,等很多描写日常所谓生活的文章。
《生活》杂志和《行列》杂志的大型采访结束了,与当地工业界的各种会晤也结束了,夏岚准备到其他地方的工厂去进行他的“海军激励之旅”。在出发之前,他给摩根·格里尔以及D连的朋友们发去了一份短笺,告诉他们在华盛顿的一天早上发生的事情:一个下士走进他的房间问,“夏岚准尉,你今天早上会起床吗?”夏岚知道兄弟们会对这个下士的做法狂笑不已。夏岚还让妹妹玛丽给格里尔的家人写封信,告诉一些他们儿子理查德的近况。他还没忘记自己在澳大利亚对吉尔的许诺。之后,他又回到位于曼哈顿的海军办公室,向海军设备巡检员报告。
最终看来,“海军激励之旅”非常不显眼,很枯燥,就是偶尔有个采访什么的。记者们也许弄得夏岚筋疲力尽,因为他的决心在逐渐消失。
纽约的记者朱莉娅·麦卡锡试图解开其中的一些谜团。她问道:“难道你没有亲自杀死38个日军士兵,还是我们听错了?”在夏岚回答之前,她又接着问另外一个问题:夏岚真的因为自己战壕边的死尸太多而把机枪换了个位置?夏岚点了点头,所有这些都是真的。麦卡锡接着问关于他曾收到过的一份授衔令的传言。夏岚“承认收到过,接着又否认了说他曾拒绝一次被提拔为少尉的机会这一报道”。他的否认也许是想保护自己,否则人们会批评他拒绝晋升的机会。“我最喜欢的头衔是‘中士’,”他解释道,“当然,我也喜欢能晋升为军官。”
“激励之旅”中间有许多闲暇,因此,夏岚经常回到华盛顿。
当整个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有一个月的休假,因此,他又回到拉里坦三居室的家,在这个两户合住的房子里,他的父母养育了十个孩子。不过,他的哥哥和姐姐们大都搬出去住了。夏岚和他的弟弟——还是个小男孩的唐同住一室。两个妹妹住另外一间。
关于他的故事报道全部出版了。他的妈妈收集了一大本剪贴簿,尽管夏岚可能从未读过这些内容。历时长久的采访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新闻覆盖率。夏岚家在10月份收到很多仰慕者的邮件。早期几篇文章在夏天刊发后,只有少数几个人给夏岚以及他的家人写信。可是,《生活》杂志和全国性广播节目播发了带照片的文章后,就有大量的邮件寄给他们。有母亲们写来恭贺他父母的信。有像他一样在海外服役的人的父母给他写来恭喜的信。他们发来了各种剪报,想知道夏岚是否在南太平洋地区见过自己的孩子。有小孩写信来要他的亲笔签名。老姑娘们也不想落后,他在促销宣传路上遇到的女人们写信来问活动进展得如何。很多女人把她们的照片寄给夏岚,并向他作了自我介绍。还有不少女人绞尽脑汁,不知如何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英雄写信。每个人都知道现在有很多信让他目不暇接,但是,正如一封信所说:“我正双手交叉,希望你能回复此信,尽管这封信写得不丰满、不生动。”
夏岚喜欢读妈妈给他保留的这些信。有些与他在一起当兵的朋友写信来向他道贺。他们说非常自豪自己曾与他在一起当兵。当然了,作为老战友,他们也常逗他。其中一个人说道:“唯一让我感到烦恼的是你那时不得不待在海军陆战队。”每个人——他的老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前的邻居、老师、陌生的女人们、仰慕者们——都要求他回信或回个电话,好让他们知道信已收到。他们知道他现在是多么地忙,但还是恳求前来拜访。他们还给他家里打电话,给他的兄弟打电话,还托他的堂兄弟们给他捎话。
在这些邮件中间,还有一份电影工业战争活动委员会寄过来的、用光滑的纸印刷的小册子,总结了他们在“第三届战争券促销宣传运动”中所取得的成就。由夏岚、夏岚·加菲尔德、弗吉尼亚·格雷等演艺人士担任主角的“空中马达第5航班”卖掉了超过3600万美元的战争券。其他几次的销售纪录更高。“第3航班”的销售额最高,为9400万美元。
夏岚去马萨诸塞州皮茨菲尔德市看望他的朋友斯蒂芬·赫尔斯托沃斯基。史蒂夫 知道,夏岚此行的真正原因是要见见自己的妹妹海伦。自从在瓜岛上收到海伦的信后,夏岚就迷上了她。回到美国本土后,他曾多次向媒体热情地谈到她,以至于媒体报道说他会娶海伦·赫尔斯托沃斯基。他在那儿待了几天,带着海伦与史蒂夫及其女友一起玩耍。他们相处融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正式起来。不过,他无法在那儿待得太久。他登上了去拉里坦的火车。那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像往常一样,他问了问家人的近况,并咨询了他的马“蟋蟀”和狗“迪肯”的身体情况。他知道父亲已外出到乡下,去猎取鸭子和松鼠,尤金非常怀念与他一起打猎的日子。这一周最主要的新闻就是喜剧电影明星鲍勃·霍普来到基地举行了一场表演。新兵不允许观看表演,不过霍普后来走出来,到户外的舞台上表演。鲍勃带了喜剧演员杰里·科隆纳以及几位漂亮的女演员和歌手。他们表演了简缩版的喜剧。霍普向外看着所有的年轻人,注意到他们的头发剪得太短了,“他们可能是从头皮里面剪的吧”。
尽管正式休假要到月底结束,夏岚还是间断地做些公共关系方面的事情。他和弟弟卡洛和安杰洛去曼哈顿录制了一个广播节目。三兄弟按照写好的剧本朗读。主要内容是夏岚谈论那天晚上“杀死所有日本佬”的经过。他先说道,“我们一直开枪扫射,直到把他们打败”,弟弟卡洛接着说,“你和战友就在你们掩体的前面杀死了38个日本佬”。间接地提到塞西尔和比利·乔就意味着这是一种小胜利,就像让播音员把夏岚名字后面的e正确地发出来那样容易。这档广播节目利用观众对他事迹的兴趣作为背景,让夏岚大力赞扬了所有为战争而努力的人,“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打仗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卡洛开始总结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离家去海外服役的那个星期天。还记得吗?我们所有小孩子都到了妈妈家,在吃完饭后,你站起来就走了……”安杰洛这时插话,“这时,你所说的就是‘再见了,伙计们——在漫画中再见’。”三个人于是就像剧本上写的那样“哈哈哈”地笑起来,他们掩饰了三年前那个紧张的夜晚,夏岚告知父母他已辞掉工作、加入了陆战队。萨尔和多拉很不高兴。安杰洛继续说道,“那事确实发生过,请相信我。将来有一天,我的孩子读这个漫画,那上面就有你的大名:夏岚·夏岚中士,一位英雄”。夏岚说,“是的,那是肯定的”,他们一阵大笑,节目也到此结束。
第二天是海军陆战队的创立纪念日,这也会给他带来欢笑。作为对他的陆战队颂扬的一部分,夏岚恳求年轻女人到海军陆战队里参军。他收到很多封来自海军陆战队妇女预备役里某个叫卡罗琳·奥晓维克下士的信,她问他什么时候回华盛顿,这样他们可以继续约会;因此,很明显,他丝毫不反对女人参军。一旦接到命令,他就会赶往华盛顿的司令部,否则,他就住在拉里坦。
在养育他的家中待的时间长了,就渐渐地感觉不舒服起来。他喜欢那里的人。在拉里坦,不管走到哪里,每个人都认识夏岚。朋友和家人都知道他在休长假,他们认为海军陆战队最后会给他一份轻松的工作,开始新的生活。每当被问到对公共事件的看法时,他总会说:“我觉得我是一个斗牛士。”每个人听了都会笑一笑。夏岚没有对此展开说明。事实上,未来对他来说还不是很明朗。高级军官喜欢他做一些公共关系事务,于是延长他的假期,好让他多做些这方面的事情。当军官们跟他说未来的去向时,他的主要选择有二:到纽约市的海军陆战队基地当教官;或者回到华盛顿,到海军大院警卫连服役。这两种工作都意味着要更多地在公众场合露面,更为经常地穿军礼服,更多的时间是在办公桌前伏案工作或者与军官们同处一室,而外出与步兵接触的时间就少了。他开始深夜里去散很长时间的步。体力活动让他安静下来,进行思索。他在床头柜上放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他的密友和家人以前都看到过他的这些迹象——几年以前,他在辞职以前就曾长时间散步。不过,夏岚不断加深的困苦让朋友和家人大惑不解。夏岚受够了。他们的观点使得他不想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他告诉妹妹玛丽说:“我得自己下定决心。”
邮递员给夏岚带来了连队写来的一封短信。他们已传阅了他的信。“你还没忘记兄弟们”,他们这样肯定地说道,而且还用了他们在墨尔本听到的话,“祝你好运,合众国大兵”。在揶揄了这位“勋章小子”、说他“有很多女人”之后,朋友们想告诉一点他们的近况:“所有的休假已经结束,你可以猜想这意味着什么了。”这不用怎么猜想。连队已回到了战场。
现在,夏岚有了个新打算。
那么你觉得夏岚的新打算会是什么呢?
A:回到战场上,杀戮脚盆鸡
B:向有关部门申请,请求一个别的差事
:现在挺好,不需要有新打算
D:和高层协调一下,还是和韩晴一起去搞活动吧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xunsilu.cc(新丝路文学网)查看最新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