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万道归臻 > 5

5(第1页)

    帝王之道

    帝王家

    皇子派另外皇子的一个大臣,实则是自己人的大臣联系了一些叛党,皇子要将大臣与叛党一起不留活口杀掉。

    皇帝:你要是全都做好了,但也还不算一件坏事,但这种做法即便事后已然无人知晓也不过是落得下层

    一个皇帝能够知错、改错,但不能认错

    我不太喜欢这些儒生,就连三公我也谈不上喜欢,只能说不讨厌罢了!一是因为作为帝王你不能真正的喜欢任何一个臣子,对自己、臣子都不是一件好事,二是儒家如今的影响力太大了,不过这也没什么,要是他们真的是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最重要也是让我最为厌恶就是这第三点,这些儒生口里说着内圣外王的口号,本质上却做着“外圣内王”的勾当。

    我唯一喜欢的臣子也不过是那老醇儒,他是真正奉行了自己与儒家圣贤所信奉的那一套,只不过他所信奉的与我大奉来说毫无益处,反而……说到这里皇帝非常的疲惫

    他想为生民立命,为往世开绝学,他做成功了一半,但朕不会让他成功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民众是不该有自己的“命”的,也不能有绝学让民众。

    什么为往世开绝学,我只不过稍微改了改儒家的一点

    为父已经帮不了你更多了,后世史书里我应该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君主,可能只是留下个君王的名字,真真的名声应该还没有那老醇儒

    以前我一直在培养你内政方面的事情,经过贬谪你也经历过许多,也不缺手段了,只不过真正的政事还有所不同,以前所培养的内政便也算不上什么了,这是最后一道考验,去处置那些儒生与商贾

    所谓的帝王之术其本质不过就是阴谋与阳谋,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运用的,我只觉两者应该以阳谋为主,阴谋为辅。

    帝王之术还要有阴谋,这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吗?

    当然也要有,帝王之术若只用阳谋太刚易折,若是每个有城府的大臣都能看出来,那些被阳谋算计的大臣即使表面上不会怎样,但若是没有相应的补偿内心深处会对帝王出现

    这个时候要么你能够将其震慑的死死的,要么只能补偿,可这两种都并非绝佳的方式,震慑并非能够一直有用,内心的会积累,帝王虽然拥有天下可又哪有那么多东西能够补偿。

    这时便需要阴谋,在这一点上很久之前有一个王朝一直在做,甚至做过了导致其毁灭,一个名为晴朝的王朝,便有许多阴谋之术,其中唯一看得上眼的就是愚民,最看不上眼的便是弱民,一开始我看关于晴朝的记录时候只觉得愚蠢无比,后来过了些年又觉得倒是有非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最后再看只有寥寥几术颇为有用。

    问曰:国何以立?

    (谋士苏绰)曰:用贪官、弃贪官。

    问:贪官何以用?

    曰:为君者,以臣忠为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社稷安矣。然无利则臣不忠,予其权,以权谋财,官必喜

    问: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天下汹汹,觊觎御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

    叹: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髓也。天下无不贪之官,贪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一也。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官,乃驭官之术也。不用贪官,何以弃贪污?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或国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则君危矣。

    问:何故?

    曰: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多不可用也。

    问:所用者皆贪渎之官,民怨沸腾,奈何?

    笑曰:斥之可也。斥其贪,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

    曰:杀之可也。检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综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

    上称善

    这是一个反例,过犹不及,贪官污吏顺其自然即可,像这样故意催生贪官的事不屑做,这样只能够解决民怨,实则一直在弱民,这也是儒家中一些儒士为了取悦帝王最爱干的事。

    而弱民最终的代价也导致了晴朝的覆灭,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阴谋,一旦有人识破或者有外界力量的冲击,对于皇权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弱民整个国都会跟着一起弱。

    那我们大奉如今统一了中陆,也没有其他的国家难道也不可用这一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剑神在召唤 神豪赘婿 妖孽公爵:夫人请坐好 拒收帝王宠:求一纸休书 宋耻 斗气和武魂居然能同时修炼 浮屠天尊 缔结之翼 警备区 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