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虎牢大帅得急信
大晚上的,少林寺也有宵禁,看门的和尚一看,是这二位,没人敢拦着,就让进去了。
小和尚们把广严架走,找了个屋,伺候他睡下了。
武俊星有人带着回了知客院。
他这下山一趟又回来,还带着一大袋子熟肉回来,是给【浴火黑龙狮】准备的。
他什么时候,也不忘惦记自己这老黑兄弟。
回了屋后,他这才睡下。
他睡下是睡下了,但就在他下山的这一路,就被人盯上了。
嵩山少林寺虽是佛家圣地,而且与尘世避而远之,但是庙大了,什么人都有心琢磨。
在十几年前,北蛮攻入中原,建立东胡,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拜访各方的中立势力和独立势力,尤其是寺庙。苏哈巴特负责佛寺佛庙这一类的拜访,好家伙,身份那么高的国师,亲自各地拜访,还送礼,可见多给面子!
实际上这是一大手段,为了刁买人心。
拜访名单中,头一号就是嵩山少林寺,拜访过后,苏哈巴特回去与呼察勒一商议,这地方不简单,得常年派人盯着,寺中人个个身怀绝技,而且影响力大,万一反了,这得多大的势力!
北蛮这是做贼心虚,他们原来也不在中原混,又是外族人,哪里知道少林寺是怎么样一个组织呢?
因此,少林寺内外,全有苏哈巴特布置的眼线,就是寺内,还有个身份很高的人,被他给收买了,一旦有动静,随时汇报。
武俊星与广严下山这段时间,他光顾着高兴,也没顾着自己这相貌。
满大街都是他的画像,傻子看不出来啊!
但是,也没人敢动他,老百姓知道这是英雄,心照不宣,那些眼线和探子,官府的人,又不敢当街指认,因为武俊星手里拎着大刀,而且最近屡犯大案,动不动就宰好几千军队,谁敢指认呐!
就这么着,一路平安的回来了。但是探子和眼线,把消息逐级呈递,一直递到了豫州知州衙门。
现在的豫州知州,是北蛮人,名叫其格木,这人是个官儿迷,知州才正四品,总觉得不够,总想进朝廷当大员。在洛阳皇城住,那多繁华,虽然豫州也不错,但人就是这样,不满足于现在。听闻武俊星在嵩山,呵!没把他给乐死!
按理说,武俊星已被东胡列为东胡头号大犯,身负十恶不赦的大罪,这么大个事,理应上报,但这人贪功好利,他也没程章上报,私下派八百里加急信,送往虎牢关。
不过戌时,信件便送到了。
现任虎牢关总兵大帅,姓杜,叫杜元起,是汉人。此人来历不简单,他父亲,叫杜功,是原东平怀化大将军,曾与武青同朝为官,同帐为将,武青是中军左将军,他是武青帐下先锋官。
谈到这位杜元起,咱们就得细说说了。
话锋一转,说到东平光宗时期,东平与北蛮第一大仗打赢了,杜元起的父亲杜功,也受了封赏,后来就镇守虎牢关,作为总兵大帅。
到后来,再打仗,昏君周良,再加上庞半山的蛊惑,把能打仗的都给打发走了,杜功是帅才,但没人推荐,他也不能把关城扔下去前线呐。
后来直到七十岁,东平城池屡丢,眼看着要完,杜功有心无力,没多久便气死了。后来就是他大儿子杜元起接任大帅,杜元起还有俩弟弟,一个杜元鹏,一个杜元海,在他手下任副将。
再后来,东平没了,皇上也死了,他这关城还怎么守?
九王周宗兴西迁,他不在近前,也跟不过去,后来实在没办法,为了一家子和士兵、百姓考虑,不得不放下气节,献关投降。
呼察勒算是半拉明君,任用人才,汉人只要投降,原来有官职的,俸禄加两成,还任原职,杜元起就在虎牢关,还任这个总兵大帅。
到了现在,杜元起将近五十了,有仨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杜应龙,二儿子杜应虎,三儿子杜应奎,小闺女杜应兰。
他这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英俊小伙,八尺大个儿,长得帅气,穿上盔甲,拿上兵器,一看就是猛将。小闺女,也是个美人,有巾帼英姿,穿上盔甲,有点花木兰、樊梨花的意思。
这三子女,杜元起喜欢,唯独这三儿子,他最烦,也最愁。因为杜应奎是个浑小子,长得磕碜,说话还磕巴!刚出生时,正值下午,天刮大风,产婆把孩子抱出屋的时候,那风差点把他给从人怀里吹出去。上称一约,不到三斤,好嘛,又干巴又磕碜,小孩儿刚出生都有婴儿肥,他不是,他这俩脸蛋儿,瘪的,长得尖下巴,趴鼻子,要是长上毛儿,简直跟猴崽子一样。
杜元起那时候就想,这孩子能养活得了吗?有点不想要。后来发现,这孩子这哭声,赶得上大人叫喊的动静了,别看瘦小,但是有劲儿。再一想,这是二夫人生的,乃是二夫人的头一胎,就算自己不想要,他娘也不能乐意啊,干脆凑合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