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好奇的看着戚狄平,每天一个人在这里修道也很无聊,能够和这年轻人说说话,只当是听故事。
“是在下的两个弟弟前来相助,才将倭寇赶下城去。”
“你的弟弟,你多大了?”
“回圣上,小子今年一十有九。”
“那你弟弟多大?”
“在下三弟戚安国一十七岁,四弟戚昌国一十五岁。”
“十五岁都要上战场,看来情况确实是很危险呀!”
“回圣上,当时家母也有参战。”
“这……连女人都上战场了,看来我还是没有了解当时的危机,那你身上还有别的伤口吗?”
“小子得罪了……”
戚狄平跪在原地,将上衣脱去,露出身上的几处伤口,虽已经过了一月有余,但是伤口都还清晰可见。
“倒是辛苦卿家了。”皇帝随口一说。
“小子现在不是戚家军将领,只是白身。”
“你看看,倒是朕忘了,不过当时戚家军确实是经历了苦战把!”
“圣上明鉴,当时我临山卫三百戚家军面对三千五百倭寇和海盗,奋战一天一夜,最后有五十三人为国捐躯,到了最后除了埋骨临山卫之外,没有能够得到任何的抚恤,但是戚家军之人仍然会为国效力,直到大明海波平定之时。”
“你这言语之中似乎有些不满。”皇帝嘴角微微的翘了一下。
“小子不敢……”
“不过你说的挺好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你父亲写的一首打油诗,看来你继承了你父亲的这种想法。朕倒是挺欣慰的,将门虎子,将门虎子……
既然你说想要除尽所有的倭寇,那你说说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把倭寇给完全除掉,你既然这么说了,朕以为你应该是有解决办法。”
“这……小子以为倭患起于海禁……”
“大胆,海禁乃是祖制,绝无更改之可能性。”
皇帝对于戚狄平提到海禁这件事情,似乎有些不高兴,声音很是愤怒,谁叫这件事情本身涉及到当年大明帝国的皇位更替。
“既然如此,小子认为那就只能够将倭寇杀光,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两个,敢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直到倭寇不敢犯界为止。”
皇帝这才满意的点了一下头,他怎么会不知道倭寇之乱是怎么回事,但有些东西就算他是皇帝,也改变不了。
“还是年轻人有些血性,在朕眼中,之所以会出现倭寇之乱,说白了还是我大明沿海有着极大的漏洞。
像你所说,如果真能够打出去,自然是最好,能够让敌人心惊胆战,这才是我大明应有之风范。
然祖制难违,不能够将海禁打开,同时在太祖皇帝临终之前,还将倭国列为不可进攻之地,我大明绝对不可以主动前去进攻。
这倭寇十数年之间,实在是太过于猖狂,朕仁慈,怜沿海百姓之疾苦,对于倭寇确是要想办法压制。
既如此,不如由你带着一支人马出海荡平海贼倭寇何如?”
“这……”
戚狄平被皇帝这忽然之间的言语给弄蒙了,让自己带人出海,进攻倭寇和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