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作为倭国俘虏的时候,多有打探他们的消息,之前所说北九州之情况就是得之于倭寇之口。
他们说这高丽国不修军事,在其境内抢掠极为容易,之前将军似乎也是轻易击败了其官军,所以此言不假,他高丽国若是敢来,我们将他们打回去便是。”
“若是高丽国向大明求救又该如何是好?”
戚英又问道,他可不想自己提前引起明军入朝,他的人也打不过李如松。
“如若将军在高丽国登陆,并且长驱直入,攻下汉城、平壤,明国唇亡齿寒,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济州岛不过是一孤悬海外的小岛罢了,只要不得寸进尺,明国不会理会,再说将军可是任务在身之人,明国岂会不知。”
“说的没有错。”戚英点了下头。
“在下听闻济州岛乃是大岛,其上土地肥沃,足以居住百姓十余万人(现高丽国济州岛上有居民六十万)。
之前有从弗朗机等国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珍珠米(玉米)、甘薯(红薯),另有马铃薯(土豆)、番豆(花生),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产量非常高的作物。
如果说我们能够大面积的种植这些作物,再加上济州岛的土地,我们应该可以养活十几万百姓,到时候得到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乃是易事。
我们还必须要有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只有拥有了自己强大的武力,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确保之后在我们进行对倭国的攻伐之时,没有后顾之忧。”
“说的没有错,现在就是一个谁拳头大,谁就更厉害的年代,必须要有更多的士卒才行。”戚英非常同意他的说法。
“黄先生,那根据你的预测,我们应该要发展到什么地步,才能够去进攻倭国?”
“倭国那边的一个小势力可能都有数百、上千人,之前和汪直勾结在一起的松浦蕃更是有三、五千人之多,因为互相之间攻伐不断,他们倭国士卒的战斗力很是客观,这点我们必须有准备。
在下以为,我们首先不应该去直接进攻倭国的本土,应该慢慢侵蚀其周围的岛屿,就比如之前汪直所控制的五岛,还有对马岛、壹岐岛,将这些地方当做第一攻击的目标,并将人口慢慢迁移过去,之后才是图谋倭国本土之时。”
“黄先生真个大才,刚刚所言令我茅塞顿开,事情就先这么定下,之后有任何情况,我们在做变动即可。”
黄友贤拱拱手,再不发一言,该说的都说了,事情确实要戚英来决定。
“我的手下,我自然可以任命,李先生熟知政务,暂为我军中军粮吏使,掌管大军所有钱粮出入,以后也将作为我军的钱粮事务的执掌,同时负责民间大小事务。”
“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李喆赶快跪倒感谢,说是军粮吏使,戚英说了不但负责军中军粮一应事务,还负责民政,这就是戚英目前手下的头号内政之人,这和他目前的身份是相匹配的。
“黄先生乃是大才,就暂时委屈先生为我军功曹,负责军中各种军务,之后等我们地盘大了,自然需要总揽全局,以后还是要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