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您和莎莎阿姨、奶奶啊、姥姥啊,还有小爱丽、小爱丽的奶奶、姥姥都很好啊,为什么还会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呢,班级有男生这么说,还被女生们围攻呢。”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圣贤之一,很多学说影响深远。原句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并不是字面的意思,所指的大概就是如今所谓的‘巨婴’的一种,没有太高的品德修养、思想境界,不懂理法,做人行事愚拙、虚浮、不规矩,甚至心胸狭隘、诡诈、善妒、记仇等等,跟这些人相处要有远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礼,坏了规矩;过于远离,又容易招致怨恨。
有可能是古代只有少部分的上层人士才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可以有效帮助人明辨是非对错,掌握思想行事的分寸尺度,处事妥帖、恰当。不过,受不受教育跟懂不懂道理未必有直接联系。有的人接受教育还是‘小人之心’,也有的人没接受多少教育,却始终品性端正。
如果把‘女子与小人’比作一个孩子、一个班级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要改正应该怎么样呢?比如家长老师管教小孩子,对于一个孩子好的一面和班级里的好孩子自然要表扬,并引导帮助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对于一个孩子不好的一面和班级里有缺点的孩子自然要严格要求、管教,帮助提升、改正。
日常教育也是如此,家长老师对待孩子要恩威并施,把握好慈爱和严厉的平衡和尺度,精准投放。如果过于宽和,对问题和缺点不加以应有的约束,问题会愈发严重,更可能导致孩子性格骄纵,不要说日后难成大器,可能连合格的普通人都够不上;过于严厉,孩子会恐惧、软弱,容易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古代关于治国施政的‘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