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一切从扫黄开始……
题注:向尼尔·盖曼的《绿字的研究》致敬。
“奥斯卡·王尔德?”
罗斯柴尔德勋爵点头道:“我还真的认识他,他生前可是伦敦社交界的名人,不过他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王尔德生于1854年,罗四代生于1868年,他们都能说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物,又都在伦敦上流社交圈混,互相认识也很正常。
我们袁公子心说,人家王尔德只不过继承了大英腐国传统,喜欢和美少年搞基罢了。结果你们英国人却判了他两年苦役。
又正所谓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绰号——大英腐国那真是腐得厉害。
不过也不是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特别爱搞基,同时期美国的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白人盎萨新教徒)就很刚健朴实来着,实在是因为我大英腐国自有国情在。
这个“国情”就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公学制度(PULIC SCHOOL)。
日不落帝国之所以能日不落,其精英阶层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是一大原因。
从14世纪开始,英国就设立了一些培养神职人员的文法中学。
其实,这些文法学校一开始只招收平民子弟,然而其中一些办学出色的学校得到了贵族的青睐,于是就逐渐转型为纯贵族化的膳宿学校。
到了19世纪初,英国公学制度已经很成熟了,从这个时候起,这些贵族学校就被称为PULIC SCHOOL。
说是PUBLIC SCHOOL,其实英国公学根本不面向PUBLIC,而是只招收特定阶层的学生。
那么公学和搞基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就在于,英国人搞的公学既男女分校,又严格住读。
这帮13、14岁的小男生和小女生(公学也有少量女校),进入公学的时候正赶上他们荷尔蒙爆炸的青春期!
而在那个年头别说小电影了,这帮可怜的孩子连春宫画都看不大到,更不要说什么性教育了。
就算是性取向正常的成年人身处一个全是同性的社会环境,比如军队,比如监狱,那是都很容易被掰弯的。
所以说,英国公学简直就是专门用来掰弯这帮贵族学生的一种特殊设计。
于是英国贵族阶层出现了完全不符合正常比例的基佬——嗯,还有变态。
只听罗四代纳闷地问道:“袁爵士,王尔德先生都死了快二十年了,你为什么对他感兴趣呢?
”
呸呸呸,我对基佬不感兴趣!
袁克心说,我之所以问起王尔德,还不是因为你告诉我那副画的前主人是道林·格雷爵士(Lord Dorian Gray)啊!
不过听你这个回答,好像对《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无所知啊,难不成这个世界的奥斯卡·王尔德压根没有写过这本小说,而是真有道林·格雷这个人?!
在袁硕士的世界《道林·格雷的画像》发表于1891年,乃是王尔德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小说创作的契机缘于王尔德有天拜访了一位著名老画家,画家的男模特不但年轻而且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