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旧日启明 > 第四十二章 青州从事(四千字大章!)

第四十二章 青州从事(四千字大章!)(第1页)

    本章副标题: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世说新语·术解》

    1919年4月10日星期四,帝都时间下午三点。

    齐鲁省莱州府,青岛特设市。

    在袁公子的世界,青岛自然不可能沦为汉斯的殖民地,不过因为优越的地理条件,其依然成为了北方重要商港和齐鲁省商业中心。

    不知道是不是杨秀清“曾经”被天平天国封为东王,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名字里面带一个“清”字,圣祖爷封“持国天王”为青州侯。

    虽然银汉帝国的贵族都不是实封而是遥领,但是青州侯杨秀清及其后代在齐鲁省,尤其是山东半岛 可谓是一手遮天。

    同共和国那些“国字头”企业一样,杨家的持国财团总部设在帝都神京,但是青岛分部才是他们真正的立足点,青州侯府也在这里。

    青岛分部和青州侯府都位于共和国青岛市政府所在的市南区,由高高低低几十栋建筑物和大大小小十几座花园构成,堪称人间胜景,海上天国。

    可是今天却有一群穿着灰色军装的武装人员开进了这里,隐隐地和青州侯府的安保人员对峙了起来。

    而带队的正是我们袁公子的“老熟人”之一,冯玉祥上校。

    这位圣典教团的上校也是胆子大,虽然眼下这个场面有点不大好看,但是他一个扈从都没有带就进了青州侯府的客厅,陪着他的除了佣人之外,也只有一位清癯老者。

    冯玉祥笑嘻嘻地喝了一口茶,对着老者道:“凤湖公,本官这茶也喝过三巡了,世子更衣更得也未免太久了吧?”

    这位“凤湖公”姓匡名增,号凤湖,乃是前清名臣匡源的长子。

    在西元1848年,道光帝派翰林院编修匡源为皇子奕詝,即咸丰皇帝讲经。匡源深知此任重大,不敢懈怠,全身心投入,以报效皇帝的信任。

    老匡的运气着实不错,他要是在帝都呆到1852年,那照他的脾气非得跟着“清哀宗”去盛京不可,说不定就此殉了我大清。

    可是在1849年,匡源的双亲在一年内相继过世,回乡丁忧的他恰好躲过这一劫。

    老匡这人还有点愚忠,不像曾国藩那样拍得出“唯我皇汉”这样的马屁,始终没有在汉国出仕,而是在青岛老家教书育人。

    但是青岛这地方在清末也就出了这么一个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所以青州侯杨秀清也挺看重这位前清翰林,聘请他为侯府教授。

    而匡源的儿子匡增就这样进入了青州侯的持国财团,现在就任财团总裁一职。

    匡增当然知道圣典教团上门,那肯定没有好事;他也隐隐晓得一点自家世子干的破事;他更明白即使以青州侯的家世依然抵抗不了圣典教团。

    时到今日,镇国战团的传承已经不是一个秘密,至少对匡增这样的八柱财团高层人物来说。

    要成为镇国战团的成员很简单,那就是打一针“镇国宝血”,抗得过去就能拥有超越凡人的伟力,抗不过去那就只有一个死字,而且死得极为痛苦。

    当然啦,“镇国宝血”应该是一种基因药剂,而且很可能是各个镇国帝子的血液。

    其概率每个镇国战团都不一样,不过最高的通过率也只有三分之一。

    请不要觉得三分之一的概率不算低,要知道有资格注射“镇国宝血”的适格者乃是万中选一!

    帝国有八万万人口,也就是说只有八万人符合适格者的标准,其中还要扣除那些不愿意冒险,或者压根没有被镇国战团发现的适格者,所以并没有那么多镇国战士。

    然而唯有圣典教团例外,他们的基因药剂风险没有那么高,可以保证适格者将近七成的成功率,而且未通过者不会马上就死,只是寿命不长而已。

    但是圣典教士的能力及不上其他镇国战士,所以他们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线。

    毕竟一种药剂打下去三分之二的概率会死;另一种药剂打下去不会死,而且还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超越凡人——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了。

    更何况,圣典教团拥有自己的人事权和司法权,就连大皇帝和大丞相都干涉不了。

    再加上,违抗圣典教团等同于叛国,这可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帝国铁律。

    所以即使匡增这种一言可以决定几百亿华元进出,几十万人生计的大人物都无计可施。

    他也只好干笑道:“世子本性纯良,所以看到贵团上门有些惊惶。”

    “哈哈哈……”

    冯玉祥笑着说道:“正所谓,只要不做亏心事,就不怕我们灰驴子敲门。请风湖公不用担心,我们这次找世子询问一些情况,也是想要还他一个清白。毕竟贵府乃是与国同休的柱国,还怕我们圣典教团不秉公行事吗?”

    我们就怕你们“秉公行事”啊!

    匡增只好苦笑一声道:“那就请冯上校稍坐,老夫去请世子出来。”

    “风湖公,请便。”冯玉祥抬腕看了看手表道,“不过本官军命在身,看在青州侯和您老的面子上,最多再宽限半个小时。”

    “是的,老夫明白。”

    说着匡增就出了客厅,直奔青州侯世子的豪华居所。

    这位世子爷自然姓杨,大名丁昭。杨秀清以天干作为辈分,所以杨丁昭是他的曾嫡长孙。

    按照周围人的说法,小杨有着“天日之表”,有可能是因为他长得比较圆,有些像太阳的形状。

    这也难怪这位杨公子输给了我们的袁公子,成不了长公主的心上人。

    而此时,这位小胖子世子爷真的是在“更衣”,平时爱好华服的他已经换上了一身非常朴素的工装打扮。

    看到匡增进来,杨丁昭又是期待又是害怕地道:“凤老,灰驴——不对,是圣典教团的人走了吗?”

    风湖公叹了一口气,反问道:“公子,你觉得圣典教团肯走吗?”

    “他们不走,我走!”小胖子一咬牙道,“凤老,请你再帮本公子拖点时间,我从密道去海边坐船……”

    “公子啊,你坐船又能去哪里?!”匡增跺足道,“事到如今,你就跟他们走一遭吧。”

    “不不不……”

    杨丁昭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惊惶地道:“本公子不去!去了圣典教团,我还能活着出来吗唔唔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青春的传奇 神农颜 豪门退婚妻:宝贝,再嫁我一次 那些年,我的青春岁月 男人就要逆袭 旧日启明 人渣反派自救系统 大唐刀师 诛天魔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