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古氏夫妇(第2页)
西海岸有钱的华人多得是,所以倒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奇怪的是,这对夫妇居然是借了摩根财团2亿美金的那位袁爵士的好朋友,他们此行就是为了拜访袁爵士。
据说那个混血青年曾经在汉国魔都留学,在那里结交了许多身份高贵的朋友,袁爵士也是其中之一。
听到这些信息,在座的某些有心人士的心中就是一动——
当天中午,这对古姓夫妻出现在纽约上东区一家著名中餐馆“龙餐厅”用餐。
如果是在袁硕士的世界,20世纪头20年,美国所有的中餐馆子差一点被全部封禁。因为当时的白人视中餐馆为“对社会的严重威胁”。
其原因有二。首先,这些餐馆雇佣中国工人,同时是其他餐馆有力的竞争对手,白人工会人士于是声称中餐馆剥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权利”。
其次,中餐馆对白人妇女可能具有道德隐患;一位观察家表示,“中餐馆啤酒和面条已经让无数美国女孩沦陷”。因此,许多美国人认为“有必要清除”那些“邪恶的中国炒杂烩餐馆”。
而在袁公子世界的中餐馆和“炒杂烩餐馆”不是一码事。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经济地位高了,自然不会去开廉价餐馆,要开也是走高档路线。
有意思的是,历史同期的美国还迎来了一股中餐热——更确切地说是全方位的东方热。
由于一战打得太过惨烈的关系,西方知识界开始认真反思基督教文明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这才导致基督教兄弟国家们自相残杀。
对于到底是什么问题,各个学科和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说法。但是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很多西方人也认为西方文明不太对劲,转而开始倾慕起东方文明。
其实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就像共和国当年的河殇论、西化派和带路党一样,因为“此岸”不行,就把“彼岸”想得过于美好。
一方面有这个“东方热”的大趋势,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审美观变化的小趋势:1910年的美国人还以胖为美,中产阶级以上的美人儿为了更“美”甚至跑去洗温泉浴,因为西方人相信这能开胃让自己多吃一点。
不但女性不怕肥,男人也不怕胖,美国第二十七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年轻时就是一个胖子,绰号“鲸鱼”。
而他就被认为是一个美男子,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超过150公斤的总统——顺便说一下,我皇川普陛下的体重也有0.11吨之重。
然而不到十年的时间,美国人的审美就“掉秤”了,实际上还是因为战争的关系,胖子和战争英雄啥的实在不搭界。
而由于东方人体型普遍比较消瘦,西方人又开始相信中餐比较“健康”。
于是在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历史因素作用下,中餐居然成了和法餐一样的高档餐饮的“代名词”。
这家“龙餐厅”也走得是高档路线,没有预约都订不到位置。
但是古氏夫妇一来,顶级包厢恭候已久,所有WAITER列队相迎,餐馆经理亲自招待,行政总厨当面烹饪——看到这种场面的人,谁还不会觉得他们是重要人士啊?
当晚,这对夫妻又来到了百老汇最好的剧院当中最好的包厢里面看了一出音乐剧。
古夫人相当欣赏扮演此剧女主角的薇奥拉·黛娜小姐,于是当场脱下自己手上2克拉的钻戒当做赠品,引得全场大哗。
当这个星期天结束的时候,不但高层人士知道了古氏夫妇的到来,就连那些街头小报都刊登了类似《西海岸富豪夫妇现身东海岸》、《纽约最靓夫妇登场》、《神秘汉国爵士的神秘朋友》之类的最新消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古巨基先生和古袁希娅夫人俨然成了新乡名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