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这年头居然也有奔现?!
“老大,吃饱了吗,还要不要再来一份?”
虽说这对父子的三观有些不同,但是袁颐昌还是很喜爱自己这个长子的,而且他的大儿子确实有出息。
这对袁家父子和袁敦祖孙三代并没有血缘关系,甚至都不是松江府人士,原籍荆南省。(笔者注:银汉复古,所以就有荆北荆南两个中部省份。)
如果没有圣祖爷降临此世,袁总裁这种农民子弟有可能去干上两年湘军,在此期间挣下一点身家,回乡当当小地主和小商人什么的。
但是刘髓不但平定了乱世,也普及了教育,而且左湘阴在自己家乡用了很大的力度来推行义务教育,所以袁颐昌没有从了军,反倒是上了学——这改变了他和他一家人的命运。
袁总裁脑子还是很灵光的,学习成绩很是不错。不过他对“学而优则仕”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子贡一道(即商业)非常感兴趣,于是考取了魔都申城的商学院。
而他就是在那里结识了和他岁数差不多大的大司农。
人与人之间大概真有缘分这个说法,大司农也挺欣赏这个聪明勤恳的农家子弟,于是就收他为家臣——别忘了,袁公子和他老爸都有“遨游异界”的能力,说不定大司农从“异界”得知了某些天机也不一定。
由于袁颐昌去上了几年学,所以他和文家姑娘结婚晚了一点,本来的老三就成了老大。除了老大之外,他还有两儿一女。
“不用了,我吃饱了。”袁家老大优雅地拿起餐巾擦了擦嘴道。
由于袁总裁的飞黄腾达,他的儿子和女儿们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是那种农村放养的野孩子和野丫头,而是大家出身的贵公子和大小姐。
其实袁家老大和我们袁公子也是总角之交,两人关系相当不错,要不是年龄不适合,袁家老大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阿福管家或者另一个罗宾书童。
他也没有子承父业,而是执意考取了非常难考的江田岛海军并学校,吊床号也非常靠前。
正因为他在江田岛“很有精神”,所以被选中成为镇国战士候补,并在今年终于完成了“镇国宝血”的改造,成了一位尊贵且光荣的战国战士。
一直以来帝国针对镇国战士做了不少研究,除了生物学之外,在军事学上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很早之前帝国军界就普遍认为,镇国战士作为前线突击力量那真是太大材小用了。毕竟时代不同了,个人武勇在“现代”战场上根本没有什么卵用。
相比之下,他们反而更加适合担任指挥官的角色。
这是因为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敏锐,几乎不受到情绪左右。再加上他们本身生存能力极为强大。
虽然有了这样的共识,但是帝国陆军和海军对此态度却截然不同。
帝国陆军对镇国战士出任指挥官这件事情口头上表示欢迎,不过实际上就在执金吾和卫尉这两个帝都警备系统做了一点尝试。
而帝国海军——主要就是东洋舰队这几年一直在培养镇国战士担任各级舰长,乃至分舰队指挥官。
赵山本和井成美这两位在江田岛的成绩也很不错,但是因为他们不是镇国战士,所以老赵被培养成了参谋型军官,而小井当起了驻外武官。
其实吧,每个国家的陆海军对于“新技术”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陆军往往秉承传统,而海军却拥抱潮流。
这和陆海军整个系统的成员性质不同有关,陆军基本上都是事务性官僚,而海军基本上是技术性官僚。
事务性官僚自然觉得事事照本宣科最好,技术性官僚不搞点“新技术”怎么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呢。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一战之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兵种——空军!
帝国军方也不是笨蛋,他们已经发现镇国战士就是为了空军这个兵种量身打造。
其他不说,就说抗G力的能力:普通人最多能承受3个G的负荷:战斗机飞行员能承受8、9个G,但是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然而对镇国帝子来说,最水的圣典教士也能承受超过10个G的负荷,而且时间超过一刻钟!
如果我们袁公子知道这个数据,他肯定明白所谓的“镇国战士”应该是一种专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开发的基因调试。
也就是说,这种基因调试并不是为了制造超级战士,而是为了让人类适应太空环境。
那么为什么要人类全都适应太空环境呢?废话,就是为了要打造真正的“银汉帝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