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俺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1919年5月2日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晚上八点。
纽约曼哈顿岛,上东区龙餐厅。
原本在这个时间点上,这家纽约头号中餐厅那是顾客盈门,可称之为一座难求。
今天这里却空荡荡地一个客人都没有,不过所有厨师和服务员可都没有休息,全都在餐厅里候着呢。
很明显,这里被我们袁公子——其实就是这家餐厅的少东家给包下来了。
而作为请客的主人家,袁克也特意换上了正式场合穿的军礼服,站在餐馆的大堂中迎客。
其实这就相当于在“仪门(第二重大门)”迎客,乃是中式迎客的最高礼节——毕竟今天这位来客,值得他给这个面子。
在袁硕士世界的2020年,民间历史爱好者们已经看不大上孙总裁了,什么萝莉控,什么大炮公,什么远距离革命家,什么二十万(英)里铁路专家。
不过平心而论,孙总裁绝对配得上“革命先行者”这个独一无二的“谥号”。
人家确确实实地一路革命到底,而且还真真正正地先行了。
千万别小看“先行”两字:一个人能在历史上卡住这个位置,哪怕就是康有为这种自诩为孔子的妄人,哪怕胡适之这种“干啥啥不行,打牌第一名”的庸人,那都能混成一号人物。
而且孙总裁起码意志坚定还能言善辩。
资质一般的普通人只要意志坚定,那至少能小有成就;要是再加上能言善辩,那下限也是“罗布斯太君”这种成功人士,上限说不定就是“川建国同志”这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
“铛……”
八点的钟声响起,餐馆门前也有了车马之声。两个门童打开了大门,孙斌总裁就在阿福管家的引领之下走进了大堂。
果然是铁拳无敌!
我们袁公子稍稍打量了一下来者,就在心里面对上号了。
他正了正衣服和帽子,迎上前去抱拳道:“恭迎日新公大驾光临,晚辈袁克荣幸万分。”
袁克很难得地自居为晚辈了一回,而且他称呼“日新公”这个号,而不是“孙总裁”这个衔,也有拉近两人关系的意思。
“日新”这个号其实出自《礼记·大学》中的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天进步的意思。
从这个号可以看出孙斌建立的民族进步党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孙总裁到底是个老政客,立马很给面子地道:“素舻兄言重了。既然你老弟相招,鄙人怎能不来。”
他这么既“称兄”又“道弟”,岂不是前后矛盾吗?
其实不矛盾,当时(民国时期)中国文人使用称呼都会“抬一级”或者“抬一辈”。
比如穿林北腿写给他学生的信中经常称呼对方为“弟”,这就是给他的黄埔学生们抬了一辈。
而“素舻兄”这个称呼算是抬了一级,意味着他没有倚老卖老,而是和袁公子平辈论交;不过两人到底差了三十岁,孙总裁足可以当袁公子的爹地,所以叫一声“老弟”那也是一种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