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纪是古生代六个纪元最短的,只持续了2500万年。整个志留纪,地球都在努力恢复着奥陶纪大灭绝毁灭的生态系统,一直到志留纪末期,海洋的生态才恢复到了奥陶纪时期的鼎盛水平。
很多旧日的物种灭绝了,但又有很多新的物种出现了,它们取代了前者的生态位,开始蓬勃生长。
在志留纪早期的海洋中遨游,闯入李跃冰眼帘不再是熙熙攘攘的社交活动,而是各种衰败的场景。
大灭绝时期降低的海平面将各类礁石几乎摧毁殆尽,现在气候稳定下来,在空旷的陆缘海,礁石的重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四射珊瑚亚纲和横版珊瑚亚纲,这两类从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的珊瑚成为了重建礁石的主力,它们高呼着“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现代化新礁石”的口号,奋战在了造礁活动的第一线。
作为早期造礁活动的前主力队员,在大灭绝时期被沉重打击的海绵门也不甘示弱,它们也纷纷高呼着口号,加入到了复兴岩礁的工作中来。
它们的口号就比较接地气了:“想想古代老祖先,谁说海绵不如珊——加油,造礁人!”。
其它负责打下手的还有钙藻以及苔藓虫等物种。
人多力量大。
想必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各类岩礁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耸立在浅海泥沙中,成为幸存物种安身立命的根本。
但对现在的李跃冰来说,情况有些尴尬。
他在各种半成品的岩礁间游荡,好半天都看不到一个能吃的活物,倒是看到了不少残破的贝壳,不知道是属于腕足动物的还是属于软体动物的,他目前所在的海域被摧毁的比较厉害,但凡还剩一口气的估计都跑到别处去了吧。
“看来需要进行战略转移了!”
李跃冰也只好甩动了一下尾巴,拍打着偶鳍保持着平衡,向其它海域游去。
刚刚进化出的偶鳍还无法胜任更复杂的工作,在未来,伴随着进化的进行,各种鱼鳍们分工合作,推进、转向和制动等功能也将日趋完善,鱼类将获得无与伦比的水下运动能力。
但这还需要另外一对偶鳍的帮助——腹鳍。
偶鳍与腹鳍代表着什么,李跃冰心知肚明。
但与鳃弓进化成的偶鳍不同,腹鳍的演化过程并不简单,它的出现需要尾鳍的分裂与重组,相应的肌肉、血管、骨骼、与神经系统的配备缺一不可,需要消耗的能量倒不是说太多,就是过程略显麻烦了点。
正思考着如何分配能量的时候,李跃冰游动到了一片藻丛中。
大灭绝似乎并未对藻类产生太大的影响,结构复杂的多细胞藻类如同后世陆地上的参天大树一般,耸立在了阳光充足的海水中,并与珊瑚礁一起,稳定了浅海区域的生态系统。
藻类的出现,意味着生命的繁荣,李跃冰很清楚,不管在哪个时代,藻丛都是栖身和繁育幼崽的绝佳场所。
李跃冰小心翼翼的游动了进去。
很快,他就看到了接下来目标——一群正在海底泥沙中寻觅食物的甲壳动物。
叶虾类。
它们看起来就像是只剩下一个脑袋的龙虾,不太会游泳,只能在海底爬行捡垃圾吃。
但就是这种物种,一步一步的侵蚀了三叶虫的生态位,并将在后来的时间长河中,演化成美味的麻辣小龙虾和清蒸大闸蟹。
对付这群小小的甲壳动物,李跃冰根本不需要使用技能,两三个摆尾的功夫就追上了想要逃窜的它们,然后嗷呜一口,就将它们全都吞进了嘴里,咯吱咯吱的咀嚼起来,别的不说,有上下颌的感觉就是爽啊!
吃完了这第一口,还有下一口,再吃完一口,还有三口……
藻丛被惊动了,各种隐藏在藻类阴影中的物种们纷纷起身逃窜,李跃冰开始大杀特杀。
没多久,他就将这片藻丛的物种一网打尽,虽然获得的能量不多,但能量就像女孩子的胸,有一点是一点,他很容易满足的。
在李跃冰大开杀戒的时候,他并没有注意到,潜伏在这片区域中的霸主,也突然睁开了它那双凶恶的眼睛。
呼!
一支比人类脑袋还要巨大的螯肢闪电般的袭向李跃冰的鱼腹,钳口张开,誓要将李跃冰整个都狠狠的钳住。
海水的突然波动让李跃冰瞬间绷紧了身体,他下意识的向前猛冲了一段距离,堪堪躲过了这突然的袭击,然后调转偶鳍刹车回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翼肢鲎。
这只翼肢鲎的体长足足有两米,庞大的甲胄加身,远远的看过去,像是一座巨大的碉堡一般,而从“碉堡”中探出来的那数对特化成各种形态的附肢,更是志留纪的海洋中最恐怖的武器,没有之一。
奥陶纪大灭绝并未对它们造成太大的打击,反而严重打击了它们的对手房角石,体型变小的房角石再也无力与板足鲎类争夺食物链顶端的位置,于是板足鲎类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志留纪的霸主,这也是节肢动物门唯一一次统治地球。
怎么有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感觉?
房角石冷冷的表示:朕给它们的,才是它们的,朕不给它们,它们也抢不走,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