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费用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也是明显的,这杂志的文章就差跪舔了,这么到位的捧,值!
随后又有几篇正面的评论登场了,“三巨头”同时给黑科技站台!
高朗正得意之际,两家发行量略逊于三巨头的媒体发声了,指责黑科技公司是害群之马。
其中一家媒体更是罗列了黑科技的四大罪状!
第一,黑科技做盗版软件起家,《重装机兵》和《吞食天地》两款作品明显是移植自FC的游戏,但却没有取得对方公司的授权。
第二,压低售价,打价格战,固然是与盗版争夺市场,但损害的却是同行业的从业者。以前大家销量都低,但好歹比起盗版还有价格优势,勉强可以为生,如果以后都像黑科技一样,要把游戏压到0块钱才能有销量,制作人就可以去喝西北风了!
第三,混淆概念,用“模拟足球俱乐部经营的益智类软件”这个含糊不清的称谓来代替游戏软件,虽然是登上了电视,却相当于是“曲线救国”,为了饭碗,不惜牺牲游戏人的尊严!
第四,炒冷饭,所谓的《甲A联赛1996》不过是用了以前奈斯公司的《国足风云》,换了个皮就出来骗钱,同一个游戏卖两份钱,这种行为比盗版更加可耻!
高朗看完这篇文章,深恨这是一个网络尚不普及的年代,没法在网络上跟这个混蛋对骂。
你自己快饿死了,怪我挣钱多,抢了你的饭碗?
单机游戏行业不是毁于价格战,而是死于盗版!
争不过盗版,就拿我来撒气,这不就是典型的欺善怕恶吗?
那个行业的蛮荒时期不是靠砸价来赢得市场?
不论是一百多年前,英国人用鸦片来换取贸易顺差,还是清末民初大量洋货倾销,都不是价格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自身实力不强!
国产汽车的价格始终低于外国,为什么还是很多人都认外国品牌,还不是因为自身实力不足吗?
游戏业被盗版撼动根基,固然有价格因素,但国产游戏质量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以“三剑”为首的高质量游戏能卖出高销量,一些小公司却只能破产了事,这就是优胜劣汰!
总想着以“劣币驱逐良币”,到头来得意的只能是比劣币更加恶劣的假币!
高朗对此无可奈何,正如他以前跟李志玲说的,他无力改变时代,能做的就是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等待新时代的到来。
随后的一周中,高朗的七万套游戏预定全都交货了,传来的反馈相当不错,陆续又有了两三万订单。
一个星期的时间,整整卖出十万套!
创造了国产单机游戏行业销售量破十万套的最快记录。
媒体之间的论战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三巨头”全都站在高朗一边,几家为了博眼球的小媒体一直唱反调,与三巨头对战。
高朗站在风口浪尖,尽量保持冷静和克制,并不参与任何一方的较量,但却让张向阳帮忙去和三巨头方面联系,带点礼物,表示一下感谢。
等到“三巨头”的新期刊发售,果然又是一波还击,怒怼了回去。
趁着双方第二回合交战期间,高朗推出FC版《甲A联赛1996》的预热,打广告开始接受玩家预订!
简装版单盒游戏售价29元,只有攻略、说明书和游戏卡。
精装版售价59元,除了简装版的内容之外,还附赠黎莎的签名海报一张,甲A或甲B联赛的随即签名海报一张,以及球星签名的球星卡一张。
精装版有独立编号,一共就三百盒,售完为止。
消息发出之后,引起了“炸锅”式的轰动。
盗版游戏的售价,正版的质量!
这款游戏比起PC版,基本就是个做个了简化处理,内容没什么区别,只是为了适配FC游戏的容量,删减了一些动图,可操作球队以及球员数量也都有所下降。
高朗找了一家烧录FC游戏的南方小厂,直接生产了十万盒游戏卡带!
FC游戏玩家基数远远大于PC端,PC版能卖十万套,FC版绝对不成问题!
果然不出其所料,游戏发售之后,果然销售火爆,不出一个星期,十万盒游戏卡带被经销商们抢购一空!
高朗乘势又订购了五万盒补发,没过多久再次售罄。
那三百盒精装纪念版更是早就被预订出去,根本没落到经销商的手上!
经过两个多月的订货、销售、补货、再发货,最终FC版的销量定格在二十二万盒!
要知道此时小霸王的总销量大约在在000万台,《甲A联赛1996》的销售量几乎占到了游戏用户的百分之一!
可以说广告和连续的媒体骂战给高朗帮了大忙。
整体算下来,两款《甲A联赛1996》,给黑科技公司带来了近两百万的销售利润!
这在当时的游戏界,绝对算是天文数字了,除了宝岛的冠聪科技和大宇资讯这两家龙头之外,再没有哪个公司能做到这么大的盈利。
高朗和黑科技公司从此一战成名。
这家迅速崛起的新公司让整个行业瞩目,所有人都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公司以及他背后的老板很感兴趣。
尤其是冠聪科技的老板王冠聪,虽然身处宝岛,他却非常关注内地的动向,连续两次炒冷饭全都爆火,让他对这个公司充满了好奇。
这天清早,习惯在吃完早饭之后看书看报的王冠聪,看完邮寄到手里的最新一期《大众软件》,从他宽大的办公桌上拿起一部电话内线座机,拨了过去。
电话另一边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老板,您有什么吩咐。”
“你最近找时间去一趟津门,一个月之内,我要关于黑科技公司及其背后老板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