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陆遇卿记忆里,前世是个天资聪颖,平定各地邪祟,算得上是逢乱必出的女英雄。即便前世被玄门说成离经叛道,但她一身功名是无法掩盖的事实,山脚下那些送她最后一程的人足以说明,她满载声名,余家立块无名碑摆明是不想承认身份。
可都葬进余家祖坟了,如此否认显然毫无效用,且余家声名大都是依靠她得来,尤其最后身死之因是献祭平祸救苍生,一代救世主,最终落到碑上无名的下场?
“你年幼出山跟随长辈捉鬼除祟,在年轻一辈中资质最高,又是纯阴之血,余家为稳坐捉鬼一道之首,对你极其苛刻,甚至有取血饲养鬼魂的事。下山多次,你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渐渐对余家的行事作风有了不一样的见解,最开始的矛盾,仅仅是在捉鬼过程中对没害过人的鬼心生动容,将之放走,为此而受罚,次数多了,余家的警告与教训力度加大,越是看出其中的问题,人与鬼是两个极端,世人永远只认为人对鬼错,哪怕有些鬼的报复是因为自己被那个人害死,也没人会听他们的理由。”
“不仅仅是余家,玄门百家,唯有道家会稍微怜悯阴物,其他人见之无论缘由必定喊打喊杀,你有心想改变人鬼之间的隔阂,离山有利,一路惩戒恶鬼除邪祟,也教化那些刚死容易被仇恨蒙蔽,失去理智的鬼,替他们想办法报复仇人,然而你这一做法在玄门眼中是堕落,与鬼为伍。但那时你已有声名,余家尚且算护着你,整整矛盾的激化是风随化的那件事。”
那时她已经离山游历多年,鲜少回常山,平时联系更是少得可怜。那次见面是常山来信,京城有大恶鬼出没,日杀数人,各家派出去的人均不敌落败,常山派了弟子去查看情况,却一个未归,各家集结一道抓捕此做大恶的厉鬼,命她前往京城汇合。
那次抓捕风随化费了老大的劲,那时候陆遇卿还未与她相遇,所知道一是后来游历时听人说的,二是她死后他打听到的。
那次抓捕她出力最多,最后风随化落网全靠她在紧要关头力挽狂澜,成也她,败也她。
青铜台行九曜之刑前,她得知风随化为何杀人,为何会化身为恶鬼,了解过前因后果后,她登上青铜台改了刑罚,力排众议将风随化囚禁在常山石林,也正是如此,余家丫头离经叛道的传闻拔地而起,愈演愈烈,可她并未觉得错,常山主家受人戳着脊梁骨骂,她自觉离开,从那以后非余家来信不踏足常山一步。
每次回常山,她必定带着酒去石林看风随化,当时关系,既不是朋友,也不是知己,只纯粹是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到底而已。
直到阻止灾祸成功后,她才第一次主动回去了常山,死在了生她养她的那片土地。
“离经叛道只是当年青铜台事件的说辞,往后你为游荡在阳界的阴物做了许多,收留我,护我,一桩桩,一件件,在别人眼里全是出格的事,后几年玄门百家提起你均当做玄门叛徒。灾祸降临,玄门百家大多数认定是北斗命格在世招来的祸害,欲抓我祭天平息灾祸,那时你已有大成,一直不肯把我交出,哪怕最后是你平息了那场灾祸,所有人依旧不认同你,余家明哲保身,大家做足了表面功夫,实际上只是虚的。”
余笙眨眨眼,身边场景转动,取而代之的是灾祸当天的景象。
众人面前,那个女子立足在前,与天灾做抗争,幽幽天光,淡金色光芒笼罩着她,一如刚才力量的颜色的,以微薄之力抵挡那黝黑洞口磅礴喷发的力量,娇小的身躯硬抗起了万千生死,她眼中依旧清冷如初,仿若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