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跟那只燕子说了绝不会有什么意外,结果意外它就颠颠的自己跑来了……
看了看不远处的大船,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书信,陶千宜她悔啊。
她悔,她到底为什么要一时贪嘴,非在卫津多留上了半日,她为什么不在一早休息好了之后,便立刻登船启航呢她?
这不,眼巴巴等着的河鲜还没能上桌,眼前泰宗帝的指示就是先到了。
唉……
早些时日里,泰宗帝大抵是良心发现,也稍稍觉得硬要人家一个小姑娘独下江南,或许有那么一点点的过分。便大手一挥,给她安排了四个护卫,以测安全。
当然,也不可能说是泰宗帝给了她四个护卫,陶千宜就真只带四个护卫上路。
除了那四人是领了皇命,万事只以陶千宜的安全为上,其余皆可不顾外,另还有李信义给她准备的一十二人。个个也全都是手上有功夫的,一路上赶车开路、搬搬抬抬,大多都是他们在做。另外还有着徐嬷嬷与合春、合雪。
徐嬷嬷自不必说,作为泰宗帝的一双眼睛,陶千宜当然要带上她,表示坦荡。
至于带上合春、合雪,这两个看似累赘的小丫鬟,除了是为此行的真实目的掩人耳目,同时也是因为她们各有用处。
合春性子圆滑周全,过往与江南的文书往来,向来由她负责。而合雪虽有些天真活泼,却也是理账的一把好手。陶千宜去南方查账,当然要把她们都带上了。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泰宗帝他这个人,实在是太小气了!
就因为给了她四个护卫,他就非要让她物尽其用,不肯放陶千宜从水路南下,非是让她改走陆路,一路颠簸着,去给他看一看沿途的风光人情。
陶千宜好悬没能忍住,要把那封书信给撕个粉粉碎的冲动。
您老人家自己又不是没有下过江南,您当初去江南的时候,为什么还知道要坐船呢?可见不是自己的龙屁,就不知道心疼了。
深吸一口气,陶千宜命合春把信收好,咬牙吩咐道:“改换行程,我们坐马车先去青州,再由青州取道苏州。”
好气,好气,好气。
“啊?我们不坐船走了吗?”
合雪颇为遗憾的往外面望了望,她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河、坐过这么大的船呢,可稀罕了。
“不坐了。”陶千宜很快转换了思路,开口道:“去青州,先去拜访舅舅他们。”
若要是走水路一直南下也就罢了,如今既然已经是要途经青州,那就万没有不先去趟姚家的道理。
徐嬷嬷也有自知之明,主动出去张罗这些杂事,免得再这时候留在屋中碍眼。
好在身边这些人都是得用的,就连泰宗帝派来的护卫也没什么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臭毛病,吩咐下去之后,接下来的行程很快便调整好,没多再让陶千宜烦心。
只是人员再好的配合,马车再好的配制,一个时辰还好说,两个时辰她也忍了,再多,陶千宜就真要崩溃。
干坐上四个多小时的火车还会让人觉得无聊呢,更别提是这舒适程度差了不知道多少的马车了,左右连个站起身来活动下的余地都没有。
但不管陶千宜再怎么的折腾,反正从卫津到青州泉城拢共也就大约三百余公里的路程,十来天的时间便是到了。
所以她是真想不明白,当初那朵紫薇花到底是要有多柔弱,才能把这么点距离给耗上半年多的。即便是光用两条腿走的,也该早就能走到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