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会去和莫朝海军进行战舰对射,利用空军优势进行超距离打击。
莫朝的飞机也随之紧急升空,试图进行拦截。
双方的空军先发生交火。
数量上,华军占据绝对的优势。质量上,华军的是三代机,莫朝的依旧是二代机,只有十几架三代机。
莫朝已经掌握了三代战机的技术,奈何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和资源,所以三代机的制造速度非常缓慢。
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据优势,结局自然是毫无悬念。
大华空军对莫朝空军展开了屠杀。
这都在莫军的预料之中,他们空军的任务只不过是拖延时间,让战舰能尽快的接近大华的舰队,利用舰炮打击华军。
只可惜,华军没有那么傻等着莫军接近,华军的舰队直接转向,和莫朝海军保持着距离。既不离太近,也不隔太远。
让莫朝战舰打不着,自己的飞机又能快速轰炸。
在这个策略下,莫朝海军非常难受。
战机全部消耗后,莫朝海军失去了空中拦截的能力,华军的飞机开始了对莫朝战舰的轰炸。
先是外围的驱逐舰,随后是巡洋舰。
虽然莫朝加强了战舰的防空能力,也击落了很多华军的飞机。
但是,一架飞机才几个钱啊,一艘驱逐舰的造价就是十几架飞机,更别说是巡洋舰和战列舰了。
用战舰和飞机拼消耗,莫军吃了血亏。
才两轮轰炸,莫朝舰队总指挥莫勒迪就下令舰队撤退。
既然追不上大华的舰队,继续追击就没有了意义。
莫朝舰队灰溜溜的逃往本土,舰上的军官和士兵都无比的沮丧。
他们不是输不起,只是无法接受这种憋屈的失败。
他们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就败了,他们的主炮连一发炮弹都没发射就败了。
与其说他们是和华军的海军战斗,还不如说是和大华的空军来了一次较量。
莫朝舰队灰溜溜的逃亡本土,华军在海面上的威胁解除,随后便是登陆战。
先是新西兰,然后是澳洲大陆。
登陆战不好打,莫军修建了大量的永久工事。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华军付出了一些代价,然后完成了登录。
有了桥头堡,上了岸,之后的战斗就是华军说了算。
在地面上较量,莫朝军队根本不是大华的对手。
很快,澳洲大陆也被华军攻占。
几十万溃败的莫军失败在大陆北岸港口被包围,等待着海军的救援,但莫朝的海军舰队却没有出动。
这几十万大军随后崩溃,向华军投降。
至此,澳洲战役结束,华军大获全胜。
不但狠狠的打击了莫朝的海军,还消灭了莫朝一百六十万有生力量,进一步削弱了莫朝的实力。
占据澳洲大陆之后,华军有了桥头堡,物资和兵力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澳洲,然后以此为跳板,对婆罗洲群岛进军,之后便是东南亚,华夏中原,以及莫朝本土。
莫朝的覆灭,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