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中原还是先打南亚?”
远征军总部,众人对下一步行动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先进攻南亚,只要打下了南亚,莫朝就彻底灭亡,其他地区不足为虑,可以慢慢来征服。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先进攻其他地方,南亚次大陆留到最后来接近。
理由是先留着莫朝,进攻其他地方就是帮助当地人解放,可以受到拥戴,将来治理也容易些。
如果先消灭了莫朝,其他地方的势力失去了莫朝这个威胁,恐怕就会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一国势力,就不可能再欢迎华军。
华军再去,反倒会被认为是入侵者。
一旦形成这样的观念和认知,将来又少不了陷入治安战。
华军在北美虽然制服了当地人,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如果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自然还是要尽量避免。
两派经过一番辩论,最终支持先打其他地方的人占据了多数。
不过,计划还是上报了朝廷中央,由中央决定。
吴长庆同意了他们的计划,先打其他地方,最后解决南亚次大陆。
华军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凑齐了战争物资,随后向中原进军。
后明政权尽管很不乐意,但也选择了配合大华,里应外合,让华军顺利登录。
明王这也是没有办法,虽然他想要独立于大华,自成一国,但手下的大臣都不怎么支持他。
对于大臣来说,做大华的臣子也是做臣子,做后明的臣子也是臣子,没什么区别。
做大华的臣子,至少没有风险。
做后明的臣子,则有可能被大华吞并,消灭。
如此局势,做出选择也就不难了。
在诸多臣子的要求之下,明王不得不配合大华的军事行动。
有了后明这个内应,华军的军事进展就顺利了很多。
三天就占据了广东,一个月就收复了四省之地,三个月就打到了金陵,半年就收复了长江以南的地区。
随后大华册封明王为明王,从此明王失去了称帝的资格,也失去了各种实权,就是大华帝国中的一个闲散王爷。
当然,在名义上,他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凌驾于一品大臣和各种侯爵公爵之上。
在大华,其名誉地位起码能排到前五十,已经是几十亿人之上了。
不过,这只是名义上,没有了实权,哪怕是一个市长也可以不鸟他。
明王虽然心有不甘,却不敢违抗大势,只能接受了这个命运。
虽然失去了权势,但好在荣华富贵是稳了。
册封明王的同时,大华还提前册封了北方的汉王,北方的汉王早就同意了归顺大华,对于这样的忠臣,大华自然也是不吝啬赏赐。
虽然华军还没有打到北方,但这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稍作休整之后,华军就开始了北伐。
而此时莫朝的主力都已经逃的差不多了,他们知道中原地区根本守不住,往往撤往本土,放弃中原。
北伐就像是一场武装游行,一路畅通无阻,接收地盘。
因为大华是汉人做皇帝,所以中原地区的百姓对大华非常欢迎,没有丝毫的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