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投注站(第2页)
朱珠和徐露见刘海洋的目光从这些情趣内衣上扫过,神情就古怪起来。
刘海洋忙提出还钱的事来。朱珠和徐露都表态说,不用还了。刘海洋自然不同意,几番推迟,二人收了下来。
还完了钱,刘海洋忽然觉得莫名的轻松。现在只剩蓉蓉的一万三,和张晶的三万没有还了。蓉蓉和张晶和自己关系密切,张晶又不缺钱花,依刘海洋的个性,这些钱早晚肯定还上,不过也不用急在一时。
刘海洋心里高兴,回到阁楼,练了会书法,忽然想起,今天在陆云峰书房看到的一副书法条幅:“自负人生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不仅若有所思。
陆云峰出身农家,凭着聪明才智,成了那个时期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和薛丽结了婚,成了城里人,也算是跳了农门。薛丽的父亲是潮北市原来的副市长,在岳父的提携下,陆云峰从一个中学教师,成长为市教育局副局长,可谓是一帆风顺。但后来薛副市长退了二线,没几年就得病去世了,陆云峰没了靠山,又自负才华,性格狷介,在官场可谓是格格不入,蹉跎多年,依然难以更上一层楼,心中自然闷闷不乐。陆云峰本不是官场中人,勉强为之,可算是个悲剧。陆云峰的病八成就是这样落下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是我的方向又在哪里呢?刘海洋在心里问着自己,一时感到茫然起来。
转眼到了六月,刘海洋完成了回忆录的校对和修改,就带着定稿去找金波。金波领着刘海洋去找王老爷子老俩口过目,二老仔细看了一遍,很是满意。
金波又不失时机托人在出版社付印了一千本。书出来后,二老乐得合不拢嘴,逢人便签名赠书。
过了几天,王局长单独约见金波,暗示金波已经进入领导视野了,提醒敏感时期,要处理好群众关系,工作上不要出纰漏。金波自然是一点就透,丝毫不敢大意。
六月底,金波的副局长任命正式下来了。金波调任潮北市大桥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同时大桥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调任大闸区,仍任副局长。
异地提拔任命,这也是提拔任用干部的惯例。一定的距离感,更容易树立领导的威信。这和封建时代,帝王总是高高在上供臣子仰望是一个意思。人们总是更容易对自己不熟悉的任何事物感到畏惧。要是金波仍在大闸区公安分局原地提拔,级别虽然上去了,但大家知根知底,自然不便展开领导工作。
金波上位成功,刘海洋功不可没。金波请刘海洋吃饭表示感谢。金波晋升副局长的消息出处后,吃请,请吃,自然少不了。连着喝了几天,金波见酒就头大。
刘海洋不是外人,金波便不想去酒店,就让老婆沐燕准备了几个拿手菜,请刘海洋来家里吃饭。一来拉近俩人之间的距离,身在官场,难得有刘海洋这样的知心朋友,以后彼此用得上对方的事情还多,二来,金波这两天早也喝,晚也喝,对潮北的大小酒店都吃腻了,今天准备家宴,也算是给肠胃好好放一放假。
金波家条件不错,三室两厅,装修颇有档次。由于是家宴,作陪的只有金波父母和妹妹金雅。金波父亲是老派出所长出身,精明干练,声音洪亮,很是健谈。金波的母亲是小学教师,细声细语的一个老太太,和儿媳妇沐燕在厨房里忙里忙外。
金雅在家里是个娇娇女,在厨房里帮了一会厨,就没了耐心,来到客厅,见父亲、哥哥、刘海洋三个男人正谈得起劲,感觉没意思,就躲隔壁卧室看起了动画片,直到吃饭的时候才走了出来。
吃完饭,金波把校对回忆录的一万元给了刘海洋。刘海洋知道金波的办事风格,没有推迟,收了下来。
喝了会茶,刘海洋起身告辞,金波夫妇执意要开着私家车送刘海洋回去。刘海洋不想麻烦,天色还早,谢绝了。
从金波家出来,刘海洋上了公交,在市中心逛了一圈,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到阁楼。花蓉蓉打电话过来,说是想他了,正好蓉蓉父母也想见见刘海洋。刘海洋心想:“早晚都要见未来的岳父岳母,这学期马上就结束了,蓉蓉还要补一个月的课,七月底才能过来,正是个好时机。”就乐呵呵和蓉蓉商定了时间。
挂了电话,刘海洋上了会网。九点半的时候,朱珠和徐露从足疗馆下班回来,吃了晚饭,三人围坐一起吃西瓜。金珠银露生意越来越好,朱珠和徐露虽然很累,但是干劲十足。
刘海洋这两天忽然冒出一个主意,打算在足疗馆辟出一块地方,办一个福利彩票投注站。一说之下,竟然和徐露不谋而合。徐露已经咨询过了。潮北市体彩中心最近正有一个福彩投注点的扩张计划。申请人要满足三个条件:一、申请人必须要有固定产权的门面或者有租赁权的门面一间;面积不低于10平米;二、申请者本人到大闸区福彩工作站填写《新建福彩站点申请审批表》;三、为防止资金风险,新建投注站需一次性缴纳20000元押金,待该站撤销时全部退还。徐露补充说:“只是申请者众多,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申请到。”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