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
钢城女儿 > 第二章 第二节 梁淑忠初入水钢烧结厂,用美食换知识
第二章 第二节 梁淑忠初入水钢烧结厂,用美食换知识(第2页)
”国家领导***、彭德怀都来慰问我们,我们再艰苦也干劲十足。抓晴天抢阴天,刮风下雨当好天。带劲儿吧?”
三个年轻人,吃着火锅,听着故事,热火朝天,肉吃的差不多了,梁淑忠往砂锅里放入萝卜和白菜,接着吃。
周顺高问张敬:”张师傅,你们来的那会,水城本地人是什么样子的?建厂会不会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
张敬回答说:“这个冲突不算严重,贵州早在明朝时期就经历大规模的军事移民,到了清朝汉化已经达到一半。水城这里原住民名族很多,在大松林下面主要是苗寨,除了平时种地,还会有一些手工业,但是土地实在太贫瘠,农业很落后。所以水钢建设他们是受益者。我们水钢拖来的钢筋、水泥、机器,对他们来说都是很稀奇的,很麻烦的是他们会经常来偷设备、电线;这点我们也是很头疼的,只能加强保卫。“
”水钢建设对文化有要求,原住民读过书的不多,所以我们厂的水城人其实不多的。偶尔打过几次架,那是非常野蛮的。“
周顺高和张家珍对看一眼,眼神关心彼此多多注意安全。
周顺高又问:“张师傅,这年头物资那么紧缺,我们在水钢能买到猪蹄和带鱼,是什么情况?”
张敬说:“水城的煤炭多又好,生产完成任务以后,富裕出来的量和江苏沿海一带交换,煤炭换粮食,拖一火车皮的煤炭去,拖回来一火车皮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烧结厂在1970年一边建设,一边生产,梁淑忠跟着师傅和一帮年轻人,白天铺设电路,晚上背预制板、背水泥石沙。
1966年到1970年还有一群人,在主席的批准下高喊口号:“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千山万水任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这群人就是铁路兵,胸怀全球挑重担,敢叫机器背过山,备战备荒为人民。在”气死猴子吓死鹰“险峻的贵州大山里开凿建设出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开通后,水钢的建设步伐提速很快,焦化效率更高,烧结矿冶炼成功,运输部指挥火车拖着钢水到了炼铁厂,炼铁厂工序完成到炼钢厂,再到轧钢厂。每个工厂各自在不同的群山炸平的洼地里建设,是为了保障如果发生战争不会全军覆没;厂与厂之间是铁路运输。
1970年十月一日,水钢第一高炉出钢成功,国家计委、国家革委会、国家冶金部表示祝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