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3年全国大小钢铁厂建设以及中国的建设重点有所改变,水钢没有像同一时期的三线军工厂停滞,而是热火朝天一边搞生产建设,一边把这篇大山深处的高原钢铁厂五脏六腑逐一健全,六七十年代的奉献热情得到物质生活的改善,75年的水钢一片欣欣向荣。
1975年7月23日,冶金部批复,1975年水钢投资1000万元,集中力量把1号高炉系统以前的收尾工程搞完;把焦化回收工程建成投产;把相应的辅助设施搞上去,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发挥投资效果。
焦化是炼钢的关键步骤,但由于苏联老大哥太早撒手不管,水钢的焦化投入产出比不高,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和水污染,于是水钢领导立即组建研究小组,一边一号高炉收尾,一边对焦化的能源有效利用与污染物处理形成研究小组。
半年时间,得到冶金部大力支持,12月28日,水钢焦油回收工程正式投产:
炼焦生产过程中,生产的高温焦炉煤气在集气管或初冷器冷却的条件下,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被冷凝形成煤焦油,与此同时,煤气中夹带的煤粉、半焦等也混杂在煤焦油中,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这些团块称为焦油渣。焦油渣的数量与炼焦煤料的水分、粉碎程度及装煤操作有关,一般焦油渣占炼焦干煤的 0.15-0.20%。
为解决焦油渣回收利用难题,探讨焦油渣配煤炼焦最佳方案,变废为宝,节约炼焦煤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冶金部专家按照焦油渣配煤炼焦经验,,先后设计并进行了二组12个方案的焦油渣配煤炼焦小焦炉试验,焦油渣掺入比例分别为0%、2%、4%、6%、10%。
焦油渣的灰分、硫份和固定碳含量低于炼焦原料煤,挥发份高于炼焦原料煤,通过指标与焦炭指标对比分析,焦油渣主要成分为细微的粉煤,焦油渣配入炼焦煤中,能够降低配合煤灰、硫含量,但配合煤的挥发分上升,固定碳含量下降。焦油渣的挥发份远高于最高一种单种煤的挥发份,主要原因是焦油渣含有部分焦油,使焦油渣挥发份显著升高。
焦油渣回配炼焦比例以2%最佳,焦炭质量稳定,最高不超过4%,焦油渣回配比例大于4%时,焦炭质量明显变差,配入比例越大,焦炭固定碳越低,焦炭冷热强度越差。
工艺流程改造:
从原配煤工艺的X2皮带机头溜槽取出部分配合煤入H1皮带,H2 皮带,来自焦油渣池的焦油渣人工加入H2 皮带上,与煤一起进入搅拌机、搅拌均匀的焦油渣和煤通过H3皮带进入成型机压成型,成型的的煤球通过H4皮带再返回M8 皮带,通过原配煤系统入煤塔装炉炼焦。
应用效果:
整体工艺运行正常,针对生产中暴露出来的皮带撒料、安全设施不完善等组织消缺。焦油渣回配利用工艺已实现焦油渣的全部回配炼焦,焦油渣实现污染物减少排放。
焦油渣回配利用工艺技术,实现了焦化废渣的零排放,较好的解决了焦油渣资源利用和废渣污染难题,焦油渣全部用于配煤炼焦,年直接经济效益15 多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1975年12月,水钢在俱乐部召开职工大会,庆祝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为了庆祝,周顺高让张家珍做了一大锅笋子焖五花肉,叫来梁淑忠一起打牙祭。
梁淑忠带来了一瓶鸭溪窖酒,梁淑忠这个人任何时候都是慷慨的,无论是对朋友、家人都是少不了的慷慨,朴实的梁淑忠慷慨体现在两点:掏空口袋买吃的,遇到事情随叫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