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个人,十八种衣饰,虽各不相同,却不会让人感觉凌乱混杂,反而产生一种和谐生美、静谧如画的意境。
那老先生打开一本书,然后学生们也打开一本书。
孔雀台下的观众绝大多数是看不到那本书上写了什么的,只有一部分靠得近的和内力、目力好的才能看得清楚。但是这一部分人看清之后心里却诧异了,因为那书上根本一个字都没有!
那老先生说了一句话,然后学生们便坐在几案前齐声读起来。当然,这一切都是无声的,因为他们都只是动了唇却没有发出音。
令人惊讶的是,你若仔细一看,便会发现那十八名学生的唇形变化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一丝错乱,也没有一毫抢先或滞后,众人心下惊奇。
众学生读了一阵之后便同时停下来,老先生点点头,然后合上书本,起身退出。众学生便也合上书本,静坐于案前。接着便有数十名蓝衣家丁上前,在众学生几案上摆上古琴、棋盘、纸张、画卷、茶具、地图等物。
待所有家丁退下,便有两名学生弹琴,指尖落在琴弦上却不弹出音。又有两名学生对坐下棋、两名学生临摹书法、两名学生铺展画卷、两名学生相对品茶、两名学生似在吟诗、两名学生像在作赋、两名学生研究兵法、两名学生谈论古今。
当然,除了棋子落盘的声响和笔锋书写的流畅,这一切也是无声的。台下众人完全可以从那些学生的动作、语言、神态、气象以及几案上那些道具判断出来。众人心中只是惊奇和不解。
大约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台上那些吟诗作赋、抚琴作画、谈古论今的学生纷纷停止了动作并且一一放下手中物具有序退出。
众人正不明所以,却见有家丁上前拉开纸张、铺展画卷。众人一看那宣纸上的楷体书法,名为《请君莫愁》。笔锋烟靡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字形美观,秀雅俊逸,神韵脱俗,堪称妙绝!
再看那画卷上的图景,题名为《锦绣山河》,先通过泼墨泼彩画山,再利用自然的流动构成山石的构造,并运用各种皴法表现出山石的明暗,充分展现出山峦叠嶂、水流曲折的壮美山河。整幅图画宏伟壮阔、气势雄浑。
其余家丁则将其他道具纷纷移出台中。众人看着那幅字和那卷画,心下皆叹这些学生究竟是何许人也?
台下众人尚处在惊叹之中,那些蓝衣家丁却已收了字画,然后台上又换了一幕景。
在锦帏正中央悬挂着一面镶金的“武”字大旗。字体刚劲有力、浑然洒脱。
接着家丁们又在石台左右两侧分别放着两个兵器架,每个兵器架上都放着九种兵器,九种兵器一字排开,气势凛凛。
左边兵器架上的九种兵器分别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右边则分别是锏、锤、抓、镋、棍、槊、棒、拐、锤。
顿时刀光闪烁,枪戟轻鸣,可见这十八班武器也不是凡品。
众人正疑惑着,锦帏两侧却走出了两名健壮男儿。两人见面之后先是拱手为礼,然后抬手相邀,接着转身各自从兵器架上取了一样兵器,一人拿剑,一人握枪,两人就这样在孔雀台上比划起来。
于是青石台上剑吟枪鸣,剑飞似落花,枪转如罗盘。
台上两人虽在比武较量,台下众人却无杀气侵袭。三招下来,两人不分胜负,又相互抬手一礼,各自将剑、枪放回兵器架上,然后便抬步退下。接着又有两名健壮男子上台,像之前那两人一样各自取了一根鞭和一把斧,在孔雀台上认真比划起来......就这样,一共有九组男儿上台比武,每组都是两人,每人都取一种兵器绝不重复。
虽然长矛之锋可比针尖,铁锤之重可较山石,古剑之利可削铁块,铜戟之势可扫落叶,缨枪之劲可扬尘土……但是每组男子皆只比划三招,无一人受伤或死亡,纷纷打个平手然后退下。
只是那些男子的衣着服饰又是各不相同,或身披铠甲头戴盔帽,或紧身长袍利落窄袖,或肩系披风威风凛凛,或腿环护膝气势不凡……
于是十八个男子十八套衣着,十八种服饰十八种图案。待最后一组男子退下,蓝衣家丁上前移走兵器架,台下众人仍然处在惊怔之中。
是的,这一天他们实在是太惊讶了!
三大公子均是默然片刻,然后又各自抿唇而笑,似是知晓其中深意。
而素蝶感觉自己一直是一头雾水,池宣枫仍然面无表情,白若溪依旧笑得洒脱。
正在这时,洛千丝从锦帏后出来,银屏、画扇紧随其后。又有家丁在台上摆上笔墨纸砚。
洛千丝缓缓走至台前,黛眉轻扬,水瞳微转,素手交握,柔然一笑。
于是众人便纷纷回过神来齐齐看着洛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