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村之变(1)(第2页)
邱处机吃了一口香椿鱼儿,拍了拍兴儿的小脸:“嗯,真好吃!兴儿是个好孩子,都能帮奶奶干活了!”
兴儿看邱处机吃得香,两眼一眯,一张小脸笑得像花一样。
崔王氏看兴儿那样,不由轻声说道:“道长您可别见笑,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要说这香椿可快过季了,不过香味儿还怪浓的呢,别的菜还没有下来,虽说让道长吃这个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不过好歹也算是咱山里人家的一点儿实在东西!”
“您别这么客气,还真别说,这个香椿鱼儿的味道独特,倒是别的什么菜都不能比的!我看哪,我们庵里也应该种上几棵香椿树,一来夏天有树荫可以遮阳,二来还可以采摘了来吃!”邱处机知道山村人家整治上这么一桌“酒席”已属难得,这时候就一边大口吃着,一边笑着说道。
“嗯,我看行!”卞志和也是穷苦人家出身,这时看崔氏夫妇的样子,不知怎么的鼻子有些发酸,他生怕两口子尴尬,不由连忙应和道,想让场面稍微热烈一些。
“道长,啥都不说了,咱的心意就都在酒里了!”崔天祥虽然不大会说话,不过喝起酒来那可是很实在,这时候他倒好了酒,敬给邱处机说道。
邱处机知道此时说不得其他的,于是端起酒杯来喝了一点儿。
崔王氏和连翘站在一旁,忙活着给桌上的几个人递这递那,邱处机请了好几次,两个人才好歹挨着桌子边坐下,崔王氏坐下了自己也并没有顾着吃,仍然是张罗着邱处机和卞志和,生怕自己照顾不周到。
连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样子长得挺好看,不过年龄稍微大了些就比兴儿知道害羞了,在小山村里他平时很少见到生人,这时候在人前就只是低着头不言语,坐在桌子跟前低着头夹着吃了几口后,就专心啃着手上的一块红薯,过了没一会儿说了一声“我吃饱了。”就从桌子跟前跑开了。
“这孩子,真吃饱了吗?”崔王氏低声嘀咕了一句。
“奶奶,我也吃饱了!”兴儿看哥哥走了,自己刚才见着生人的新鲜劲儿也过去了,就匆忙地又夹着吃了一口菜,然后狠狠地啃了奶奶递过来的红薯一口,就跑出去找哥哥玩了。
“这俩孩子!”崔王氏带着满脸的宠溺嘀咕一句,就又忙着照应着邱处机和卞志和。
在崔家吃过午饭之后,虽然崔氏夫妇一再挽留邱处机,想让他们午休一会儿再回去,但是看崔家地方实在窄小,邱处机和卞志和就没有停留,顶着夏天中午火热的大太阳继续往回走,很快回到了庵里。
现在重阳祖庵里除了五十余位住庙道士之外,每天来庵里听经的人也不少,周围的村民已经把来庵里听经论道作为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邱处机和弟子们就根据现实需要定时在每天安排时间授课。
邱处机把每天的讲经课程安排等事务交给弟子们处理,好在现在吕道安也从龙门山来到了终南山,他在龙门山时管理重阳会就管理得井井有条,这里的重阳祖庵虽然比重阳会大,但是尹志平等师兄弟们这时候都已经学有所成,完全可以分担管理庵堂的重任了,所以大家齐心协力、出谋划策,重阳祖庵里里外外的事情就都井然有序,并不太需要邱处机分心处理。
傍晚时分,邱处机站在祖庵高大的海棠树下,看着太阳缓缓地坠向西山,火红的晚霞中,海棠树上青青小小的海棠果发着淡淡的金光。
阳光温和地照在脸上,他的内心平静而充实。
太阳终于落到了山后,重阳祖庵逐渐沉入到淡淡的暮霭之中。
穿着青色长衫的道士缓缓敲着钟鼓,深沉的钟鼓声伴随着道士的诵经声,好像在山谷之中经久不绝。
朱红色的山门缓缓地关上了,重阳祖庵宁静悠然的一天即将过去。
邱处机转过身,正要回屋去,这时候刚刚闭合的山门突然被人敲得咚咚直响,还没有离开的知客道士连忙打开门,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看到邱处机就冲了过去,喊道:“邱道爷,邱道爷,您快去,快去救救兴儿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