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回到三国做刘禅 > 第43章 犬牙交错

第43章 犬牙交错(第1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回到三国做刘禅 (.org)”查找最新章节!

    “嗖!”

    一人坠马倒地。这是被射杀的第4个吴国信使,姜维对手中的这把强弓特别满意。

    从春秋战国至现在的三国时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攻城战役,一般攻城的一方损失更大,但换个思维考虑,攻城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很明显,攻城的目的是为了胜利。然而,即便攻下一两座城池,就能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吗?这显然不可能。那么问题来了,打仗为何偏要攻城?全国的范围那么大,土地那么多,为何偏偏要跟一座小小的城池过意不去?

    攻城战役耽误时间不说,损失大的可是攻城的一方,为什么他们不能绕过去,直取敌方腹地?很多人认为城池都建在交通要道,能完全堵住敌方行军的道路,这就大错特错了!

    绕过城池或要塞直接攻打敌人的后方,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绕过了许多诸侯直接攻打敌人的后方,而且效果绝佳。

    还有就是明朝的朱棣,他的兵马久攻济南城不下,几乎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朱棣突发奇想:“不打济南城了”!朱棣直接绕过这座城池向南京进发,正是这个看似冒险的举动让他夺得了皇位。

    由此可见,绕过城池这一招确实有效,不过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其实仔细想想都能明白,如果绕过城池直取敌人的后方,很容易被敌方前后夹击或瓮中捉鳖,一不小心便会万劫不复。

    诸葛亮行军谨慎,从来不敢弄险,正是基于这样的万全考虑才否定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姜维则完全不同。

    在姜维的“二分天下”之计里,前期对吴国的作战中,他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尽可能地消耗掉吴国的战力和国力。正因为如此,姜维才敢率2万兵马大胆地绕过吴国重兵把守的信陵,路过空虚的宜昌和宜都而不入,长驱直入兵进长阳。

    由于夷水地势狭长,不适合大军展开,姜维兵屯佷山威胁夷水要塞在陆逊的意料之中,所以陆逊轻易包围了佷山的2.3万蜀兵。

    在陆逊的计划中,纵然信陵的6万大军调走2万,剩余的4万兵马足以时刻威胁秭归城,他断定姜维不敢放弃秭归,根本就没料到姜维敢兵进长阳。

    信陵那边的信使连续延误,这绝不是巧合,陆逊知道,最不可能发生的事,确实已经发生了!

    长阳以东,蜀兵占据了几处险要的隘口,本来就狭窄的道路被石头和树木阻得寸步难行,在这里,所有的兵法或阵形都无法施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豪门霸主:老婆你选谁 军长家的小娇妻 雄霸万古 扶秦 神医豪婿 我在大宋斩妖除魔 君道万古之碧血青天 一拍两散 剩女穿越:冷王的替身妃 豪门怨偶在夫妻综艺上被全网磕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