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家村平静安稳的生活被一群意外来客打破了,李家村的村长带了十来个陌生人进村,但这十来个人又分为两个不同的队伍,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三男三女是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大包小包的坐在村长赶的牛车上,眼神迷茫中带着好奇,那是一种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才会产生的感觉。
而另外一队人,一对老年夫妻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另外还有一对中年夫妻,跟坐在牛车上的年轻人不同的是他们是徒步跟着牛车后头,神情狼狈颓废,甚至眼神中带着绝望,几乎是两手空空的走进李家村。
从镇上走到李家村,路途堪称遥远,他们本就饱受摧残,如今更是疲惫不堪,可是他们却不敢有一丝埋怨,因为他们无法反抗,也反抗不了,默默忍受成为了他们的常态。
洛柒去找村长大娘打探消息,原来年轻的三男三女是新来的知青,而跟在后头的那些人就是他们口中所谓的犯了事的臭老九。
村长李坚很快把新来的人员安顿好,李家村原来有三个知青,两男一女,其中一个男的吃不了苦让家里人动用家里的关系把他弄回了城,而另外的一男一女还在坚持着。
上面的通知是要建一个知青点,美名其曰让知青们在乡村支援农村建设,一开始李家村并没有知青点,那两男一女都是住在老乡家里,直到李坚接到通知,说李家村又要来好几个知青,赶在秋收前,他才组织村人在村里建了一个知青点。
而那以前仅有的两人早就搬进去了,如今新的知青来了,就不用再想着要怎么安顿他们,通通安排进知青点就是了。
唯一让李坚烦恼的就是那几个犯了事的人他要怎么安排,具体犯了什么事他也不太清楚,但上面的命令是不能让他们过得太好,要让他们进行劳动改造,直到知错为止,上头会有人不定期来检查,可是又不能让他们死掉,因为每一个人的名单都在上头记录着呢,来李家村的人是多少个就是多少个。
可是这个度要怎么掌握他真是一头雾水,轻不得重不得,那两个年轻的中年夫妻还好,稍微重点的活都能干,但另外那对老年夫妻,年纪都能当他爹妈了,身体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问题,万一干的活太重出点什么事,他的罪过可就大了,但他又不能不让他们干活,或者让他们干的活太轻,万一上面的人来检查发现了就得连累全家,把亲近臭老九、与臭老九同流合污的帽子扣在他头上就完了。
李坚把六个知青带到知青点后把事情都叮嘱明白,对于这些知青,李坚的观感是不好不坏,但是说有多欢迎,是谈不上的,知青都是城里人,以前在城里娇生惯养的,来到他们这里后农活不会干,动辄喊累喊苦,可是他们却要给他们算工分,分给他们粮食,照他看来,这帮人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拖后腿的。
之前的那三个知青他早就有经验了,其中一个还因为怕累回城了呢,剩下的这两个也是因为干了好几年才慢慢熟练起来的。
他看向这些个迷茫无措的知青,开口道,“你们知青每个月有固定的基本口粮,但要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干活才给分口粮,现在离年末分粮还有三个多月,大队可以先把口粮预支给你们,年末的时候会在你们被分到的粮食里扣除,你们一会儿就到大队那里领粮食吧。”
“还有锅铲用品啥的,我们这里也没有多余的,周围的乡亲手里或许还有多余的,一会儿你们可以找他们换或者借都行,现在大锅饭早就废除了,所以都是自家做饭自家吃,赶了这么久的路你们也累了,先休息休息吧,一会儿上我家吃个饭。”
接风洗礼的风俗历来就有,以前的那三个知青他也请他们吃过一顿饭,现在当然不会少了这几个新来的知青的,但那些犯了事的臭老九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思来想去,最后李坚把这五人安排进了村里的牛棚,给他们安排了清扫牛棚和猪圈的任务,猪牛羊的粪便清理和沤肥也属于他们的工作,这份活有点重,但主要是又脏又臭,村里其他人都不怎么愿意干这份工作,想来把这份没人赶的活丢给这几个人其他人也不会有意见。
路昭搀着他爷爷的手臂,感受到他越发滚烫的手臂,忍不住叫住了准备离开的村长,“村长,我爷爷发烧了,你们这里有大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