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为何退兵,到底是谁?(第2页)
三人听得越加疑惑,完全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颉利退兵,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我军实力雄厚,颉利无必胜把握。”
“其二,颉利后方出了问题。”
房玄龄马上提出了两个假设。
李世民沉声道:“自家事自家知,朕所剩兵力不过十万人,且无精兵,颉利若强渡渭水,朕必败!”
李世民带过去的兵马只有区区五万而已,至于尉迟恭和张公瑾他们的兵马已经疲惫不堪,而且都带着伤,战斗力不行。
渭水河处于枯水期,就算把渭水桥拆了,颉利也能渡河。
只要过了渭水河,骑兵一个冲锋,李世民只怕就要大败而归。
所以,第一个猜测不成立。
房玄龄皱眉道:“如此,只有第二种可能,有人攻击颉利后方,颉利担忧归路,所以选择撤退。”
只有这样一个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又不合理。
谁能攻击颉利后方?谁有这个实力?
杜如晦捋着胡须,看着地上的炭火,徐徐说道:“普天之下,谁人能逼得颉利回防?”
整个大唐,就属罗艺的兵力最强,盘踞幽云两州,但是他绝对不可能帮李世民进攻突厥。
李世民刚刚杀了李建成,罗艺是李建成的人,他不举兵造反就不错了。
房玄龄说道:“莫非是吐谷浑偷袭颉利后方?亦或是薛延陀?”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心中其实一直想说归义镇,但是想想又不可能,所以始终没提。
李世民说道:“此事一探便知,杜尚书分出使者,往突厥草原打探,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杜如晦领命,即刻去安排。
人走后,房间里只剩下李世民和皇后。
“皇上似乎有话没说。”
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二人心意相通,如何不知李世民的心思。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些许疑惑罢了,颉利虽退了,还需防着罗艺,幽州兵凶悍,随时有造反的可能。”
“国运维艰,朕这个皇位不好坐啊。”
长孙皇后说道:“我李唐江山自有苍天眷顾,必定能化险为夷,此次颉利气势汹汹,最终却能退去,岂非天助。”
“皇上安心便是,今日刚回宫,好好歇息。”
李世民苦笑道:“自助者才有天助,朕当励精图治了。”
“此次破颉利,亦有俘获,明日于太庙献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打仗和祭祀一样重要,祭祀既有祭祀天地神明,也有祭祀祖先。
太庙便是供奉先祖的地方。
打了胜仗,于太庙献俘是惯例。
周公公马上去传旨安排明日太庙献俘。
....
...
归义镇。
刘景骑着马,带着手下骑兵到了城外。
赵珂和孙堂在城上见到“刘”字帅旗,马上大开城门,迎接刘景入城。
此次战斗,缴获战马数万匹,还有随军的粮草牛羊。
百姓纷纷出城迎接,众人无不欢喜。
刘景骑着白马入城,师爷孙堂于道旁迎接,拜道:“恭喜大人再破突厥。”
诸葛牧骑着马跟在后头,说道:“大人临战斩杀突厥小可汗突利。”
说完,身后的士兵将突利的首级拿出来示众。
赵珂从人群中走出来,盯着突利的首级,说道:“大人真神勇无敌,竟然阵斩突利!”
他久在边关,当然知道突利是谁,前任突厥可汗始毕的儿子。
“老赵,这突利谁啊?”
丁大娘问道。
赵珂解释道:“这么说吧,这突利的老爹当过突厥的皇帝。”
这话一说,城内百姓都明白了。
“呀,大人这不是相当于杀了突厥的王爷。”
“大人真厉害啊。”
刘景让诸葛牧将突利的首级挂在城楼上示众。
缴获的粮草牛羊全部分给城内百姓,战马留着。
归义镇广场架起大锅,杀牛宰羊庆贺。
刘景回到房间里,六子殷勤烧水伺候着洗澡换衣服。
“大人,您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该考虑娶媳妇了?”
六子说道。
刘景躺在椅子上,吃着水果,舒舒服服享受捏脚服务。
“是你小子自己想娶媳妇了吧?我一个人挺好的。”
虽然穿越到了大唐,刘景却仍旧是现代人的思维。
他此时不过21岁,谈婚论嫁早着呢。
再说了,在这里当着土皇帝,多爽,干嘛非要娶媳妇?
六子嘿嘿笑道:“大人,您如今家大业大,不生几个儿子,谁来继承这家业?”
归义镇是刘景一手建起来的,六子把这里当成了刘景的私人领地。
刘景笑了笑,说道:“本官不过是代管归义镇,这江山又不是我的。”
六子听到后半句,唬得不敢再说。
....
...
长安城。
李世民早早起来,换了朝服,带着李承乾和李泰、李恪一帮皇子,身后跟着文武百官,慢慢往太庙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