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早,赵顺就被家丁叫醒,洗漱完毕,来到大门口。此刻赵常骑在一匹神驹上,意气飞扬,威武非常。
赵顺微笑着走到赵常侧身,小施一礼,恭敬的说道:“拜见百户大人,在下初任锦衣卫校尉,礼遇不周,还望大人见谅。”
赵常一愣,心想:难道三弟又发失心疯了?这是哪跟哪啊?赵顺看着赵常一脸狐疑,当即‘哈哈’大笑,调侃道:“大哥,三弟今天就要走出家门,为国办事,为此三弟决心改头换面,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一定不会给大哥丢脸,嘿嘿,大哥觉得三弟这番态度,怎么样?”
赵常看着赵顺眨了眨眼睛,心想:平日里这小子读书成痴,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以自己为中心,今天怎么象换了个人似的?看来三弟被马车撞,侵井水,并不全是坏处。赵常‘哈哈’一笑,拍了拍马屁股,说道:“三弟你能这么想,大哥就放心了,来上马,大哥驮你去锦衣卫署衙。”
赵顺昨晚几乎一夜未眠,终于查到了自己回到古代的具体时间,如今是大明洪武二十二年六月,正是胡惟庸案收官的时期,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判处胡惟庸等人死罪;十九年与二十三年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罪追杀其余党,连坐被诛者达三万余人。可以说赵顺重生回到明朝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在赵顺发现自己来到明朝的第一个决定有多么错误时,已经悔之晚矣,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赵顺为了迎合李芳的口味,在午休了解到了李芳祖辈是明初李文忠时,利用下午空闲时间,钻进图书馆将明初的历史野史熟读了一遍,明初的这段历史也深深的刻印在了赵顺心里,为了晚上的约会,赵顺下午放学后,回到宿舍对明初历史特别加上自己的观点,反复论证,这才整理服饰,准备晚上的约会,谁知一失足成千古恨,来到了大明朝朱元璋统治的时期……
在洪武二十三年初,朱元璋为了平息因胡惟庸案而人心惶惶的朝野,对锦衣卫署衙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杀戮无数。而这也是赵顺所担心的事情,自己决定加入锦衣卫的时间,正是朱元璋准备清洗锦衣卫的时间。可已经做出了决定,赵顺又岂会悔改?
况且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只在书本上,当真正来到这个世界,才知道有很多方面的格格不入,为了尽快适应这个时代,赵顺除了尽早加入工作,见识世面,还真别无它法,至于胡惟庸案收官之作,到时在权宜行事,毕竟赵顺还有半年的活动时间,足可以应付一切了。
赵常骑在马上见赵顺双眼迷离,不知在想着什么,眼看时辰不早,赵常冲着赵顺喊道:“三弟,三弟!我们得赶快启程,不然该迟到了。”
赵常的一声吼声将赵顺拉回了现实,赵顺叹了口气,心想:不管怎样都已经下定决心一路走到黑,凭借自己对历史长河的走向,只要不出错,应该可以自保。赵顺苦笑了一声,说道:“大哥,大明等级制度严明,三弟加入了锦衣卫做了校尉,大哥就是三弟的上司,三弟为大哥执马前行,希望大哥能体谅三弟改头换面之心。”
赵常一愣,平日里孤傲清高的三弟,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不过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现在的三弟,赵常大手一挥,高兴的说道:“五子,六子在前面带路,我三弟不知锦衣卫署衙的路。三弟,大哥也享回清福!”
赵顺笑着走到马前,牵起缰绳,跟在两名锦衣卫亲兵的后面,左右环顾一周,心想:锦衣卫百户的亲卫前后有四人,看他们各个虎背熊腰,杀气腾腾的,左右护卫。而大哥呼喝他们的语气完全是命令性的,看来大明等级制度还真是森严无比,不知自己一个现代人能不能适应过来。
行至十五分后,众人来到锦衣卫署衙,赵顺将缰绳递给五子后,赵常让赵顺在锦衣卫署衙门口等待。赵常进入锦衣卫署衙后,赵顺便百无聊赖的坐在石狮子旁的台阶上,环顾四周。不时有锦衣卫出入署衙,各个面目狰狞,一脸杀气。现在胡惟庸案还没有结束,朱元璋还在大肆屠杀满朝文武,身为朱元璋屠刀的锦衣卫,有这种景致,也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