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代的衡重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引=2310cm;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yue);1龠=5撮;1撮=4圭
1斛=20000(ml);1斗=2000;1升=200;1合=20;1龠=10;1撮=2;1圭=0.5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石=26400(g);1鈞=6600;1斤=220;1兩=13.8;1銖=0.57
班固《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千二百黍重十二株,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文物实测: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铸于光和二年闰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79年)是12斤权,实测为2996克,1斤为249.7克,约等于250克,是推算汉制的权威标准。
汉1斤=250g;1两=15.625g;1铢=0.65g
二、汉代的容量
《汉书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以子谷柜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文物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