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古代一种威力较大的弩。将一张或几张弓安装在床架上,以绞动其后部的轮轴张弓装箭,待机发射。多弓可用多人绞轴,用几张弓的合力发箭,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蹶张或腰引弩。
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由绞盘上线,射程可达1000余米
大规模普及使用是在汉朝。
《后汉书·陈球传》记载,在一次战争中,陈球曾“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这种大弩仅用手擘、足踏之力难以张开,故应是。1960年,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出土一件南朝时(420~589)的大型铜弩机,长39厘米,宽9.2厘米,通高30厘米。复原后,其弩臂长当在2米以上,无疑也属于一类。当时北朝也使用,《北史·源贺传》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源贺都督三道诸军屯守漠南,“城置万人,给强弩十二床”。唐朝杜佑撰《通典》中将这种弩称作“车弩”,宋朝以后则通称“”。在宋朝得到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