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庆磊苦笑着说:“年前俺家分了四十斤小麦,磨了三十斤面。也不能过年这几天就把好面吃完,因为得留几斤将来家里来客的时候用啊!过年包饺子用了几斤,俺家又蒸了几斤好面的年馍,又炸了十斤面的油条,炸的油条我就吃了一根,给俺爹端去一馍筐,给俺大娘送去十来根,我去看老舅拿了一竹篮油条,俺老婆走娘家带去一竹篮,剩下的半篮子油条,还没有到初五,几个孩子就吃完了。几斤面的白面馍在大年初一那天给长辈们送过去有一半,剩下的就让几个孩子吃,我跟老婆顿顿就吃玉米面馒头。”
罗文斌宽慰他道:“你家现在缺劳力,再过几年,几个孩子大了就好了!”
“唉!”姚庆磊叹了一口气,“熬到啥时候是个头啊?”
孟新华问:“姚老师,你家里几个孩子啊?”
“三个小子,最大的十岁,过了明年暑假就该去你班了!”
孟新华说:“三个小子好啊,将来他们都成了家,一个儿子给你们端一碗,你们老两口就吃不完了!”
姚庆磊笑了笑说:“都是那样说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一个儿子朝俺俩身上跺一脚,俺老两口就站不起来了!”
罗文斌说:“姚老师,你不用发愁,车到山前必有路!一个小鸡两个爪,等你跟前那两个大孩子长到十六、七,就能够到生产队挣工分了,到那时候你家的日子就好过了!”
“那是,”,姚庆磊点点头,“我也是这样劝我自己的!你俩都吃好没有啊?吃好了咱就走吧,赶早不赶晚,戏词里面不是说了嘛,‘日不落山早住店,日出三竿再动身’。天黑之前咱得赶到漯河北边,今儿晚上就住到那儿。”
三个人拿着干粮袋和碗出了屋,那位老汉从耳房走了出来,“你们几位都吃好了吧?”
姚庆磊说:“都吃好了。老先生,算算俺几个的茶钱得多少吧。”
老汉摆了摆手,“大过年的,茶钱就不要了。你们几个也不容易,要不然也不会正月十五还没过就出来拉煤了!”
罗文斌说:“那就谢谢你了,老先生。等俺几个回来的时候还到你的店里来!”
老汉笑着说:“那中啊,你们要是晚上住到我店里,我请你们仨喝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