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深圳时,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去找合适的房子,只要不送饭或者不陪夜的日子,我就带着花生去外面买家具。在医院里,我也不会浪费时间,小忽睡了我就画画。花生第一个月的学费,就是我在医院给别人画定制赚回来的。晚上回到家,我就准备招生的资料,因为要交得起房租,要养得起孩子,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扎根,所以我要让自己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这是动力,也是将来我勇敢走下去的信念。
我把家里布置得和我们武汉的家一样温馨。房间里是暖黄色的被褥,阳光好的时候能一直晒到床上,花生的小床就紧紧贴着我们的大床,晚上我们还能一起聊天,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天上的云朵和星星。阳台上,我种了很多三角梅和太阳花,都是迎着太阳就能灿烂生长的花朵。我买了海洋味的香薰放在家里,想着小忽回家那天一开门就能闻到大海的味道,看到明亮温暖的一切。我想让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有家一样温暖的感觉。
家里的家具都是我从网上和宜家淘回来的,从床到书架到桌子和椅子,都是我一个人在家里慢慢拼起来的。我第一次扛家具,第一次学会用电钻,第一次做了八小时的清洁累到半夜疼醒,可是家里却因此一天天变得好看和温暖起来。想着这份惊喜一定会让小忽开心,所以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只可惜……可惜这一切他都没能来看过一眼,我知道他有多渴望离开医院,多想回来住住,可是他最终还是去了那冰冷之地。
我无法让自己不去想这些,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突然出现某件事、某个东西、某个人把你一下子拉回到悲伤的起点。哭过以后又得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突然的某一天又会被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戳中泪点。只是可能慢慢地不再是退回原点,会慢慢地往前走一些,毕竟每个人的修复能力和复原能力不同。
每个有创伤后遗症的人,其实也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调节方式和情感宣泄途径。我属于那种再痛再苦,都不愿跟别人说太多的人,因为不愿给别人增加负担,更不愿把悲伤和负能量不停地倾诉给别人。我会选择看书、写信和画画。但是真正做到理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不可能的。所以,实在很难受我也会跟最好的朋友说,说过以后再自我调节。其实,我们最终应该明白能让自己好起来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以前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失去是什么滋味,现在,我一夜间明白所谓失去就是那个你习以为常又很熟悉的人,从此不会出现在你触手可及的那个地方了,并且是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份失去是什么滋味,或许你还会感悟到并不是每个人、每段感情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很多人、很多事一旦失去就意味着永远,所以不留遗憾才不枉此生。遗憾多了眼泪也就多了,眼前这最年轻的今天不是用来哭泣的,该好好地珍惜生命、珍惜感 情,也该深刻地反省,学会仰望生命,学会敬畏死亡。
失去的滋味并不会只是那一瞬间的疼痛,它会像毒液一样慢慢渗透进我们的每寸肌肤、每根神经。一段伤口还没愈合却又要不断叠加更多新的伤口。那种滋味真的会让人绝望和窒息,甚至你根本就没办法去躲避失去后呈现出的各种创伤。
世界并不会因为你曾遭遇过什么,就会对你额外地仁慈。或许我这样说过于悲观,但是我觉得受过伤的人不要抱着这样的想法生活。有些人觉得好像经历过了人生大劫,之后的路就会变得顺畅,就能安心了,觉得苦难都挺过去了,难道不应该就是彩虹吗?
我认为一个人一旦亲自经历过苦难,他必然会从中得到一种成长。等到苦难再来时,自己能更好地面对和化解,或许这个时候才会领悟到,其实并不是世界为自己改变了什么,而是自己的经历和遭遇改变了我们的内心,让它变得更坚强、更勇敢,让它在面对新逆境和困苦时,能更勇敢地去与之抗衡了。彩虹一定会有的,但不是上苍的赏赐,而是我们自己争取回来的。
宫崎骏的所有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侧耳倾听》。它讲述的是一个女生想要努力成为优秀的人,这样才配得上她喜欢的人的故事。很正能量、很温馨的一部动画电影。爱情该有的模样不就是两个人一起认真努力时的样子吗?
这么想想,我妈妈真是一路支持着我和小忽的那个人。我们结婚前小忽单独去见了我妈妈,听我妈妈说,他诚恳的模样让她一下子想到了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他时的情景。
那一天妈妈和小忽都哭了,妈妈同意我们俩结婚的理由是她看中了小忽的善良、真诚还有对我多年不变的这份情感。最重要的是妈妈信任也尊重我的选择,并没有把任何物质的东西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
虽然我不是什么富裕人家的千金,可是我爸妈给我的爱和温暖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和自信。妈妈以前总说她很羡慕我能有这样的爱情,纯真美好,她说小忽看我的眼神都是宠爱的,所以她相信我会和小忽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我们的父母是比我先知道小忽病情的人。小忽的爸爸听到医生说是癌症的那一刻晕倒了,这份打击瞬间摧毁了我们两个家庭。幸福像碎了一地的玻璃碴,扎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妈妈那时还没有退休,因为是在医院里工作,所以她尽了她所有的能力和资源天天为小忽奔波,还去了寺庙求佛祖保佑。
后来她告诉我,比起这些,要怎么去面对我,是她最大的痛苦。她怕我知道了真相以后支撑不住,怕我会一蹶不振,她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开口说出小忽快不行了这样的话。
与此同时,妈妈甚至责怪自己是不是当初不该那样成全我们。她把小忽看作自己的儿子,她痛心小忽的生命怎么会这么短暂?可是她更了解她自己的女儿是如何用情至深,妈妈的心真的在滴血。爸妈对我欺瞒了病情,讽刺的是,真相却是我从一个陌生冷静的医生嘴里听到的,简单、残忍、直白地告诉我:“只有三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