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位于紫云山脉中一处偏僻的山林之中,附近有一处紫云石的矿场,这里挖出的紫云石经过特殊处理,制成闻名于世的紫云砚,是文人墨客人人喜爱的砚中珍品。
发现古墓的地方,远离人烟,附近只有一处小山村,极为僻静。若不是古教授将那处墓穴说出来,恐怕谁也不知道,在这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竟然有这么一处庞大的古墓群。实际上,当年他们也是机缘巧合发现这么一处隐蔽的古墓群的。
据考证,这是一处大约明朝期间的家族式古墓群,最古老的墓葬竟然可以追朔到明朝初年,只是到了明朝中叶断绝了,前后相距数百年之久。考古专家们经过研讨,一致认为这里应该是明朝当地一个繁盛一时的家族墓地,前后葬在此地的家族成员就有近百人之多,密密麻麻的占据了这处山间的福地。
不错,此处应该就是风水学中适宜葬人的佳穴福地。
要想进入此地,只有一条狭长的山间小路,此路荒芜多年,荒草丛生,只是简单的开辟了一条通往山间的小路,便于考古队进驻。对于考古队员来说,这山路并不难走,难就难在大型设备的运送上。由于山路狭窄,无法通机动车,先期的一些仪器帐篷之类都是用一些人力小车运送上来。若是碰上大雪天,大雪封山,山中的人们只能困守山中,无法逃离。
山间野草茂盛无比,正值初冬,百草枯萎,狂风吹动茂盛的野草,发出一阵阵奇异的响声,在这人迹罕至的山野之地,听起来有些毛骨悚然。
古教授一行慢腾腾的走在通往考古现场的山路上,李天贵则在观察地形风水,想要看出什么玄妙之处。
道门之中,有一道法术天眼通,可以用来望气,观察周围环境中所蕴含的各种灵气。李天贵自然没有那个能耐修成此法术。不过,望气可不单单只有这样一种方法,观望山势,山脉走向,亦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来。这就如同中医中的望、闻、诊、切,每一种手段都自有其玄妙之处。当然,以李天贵半吊子的水品,也只能照本宣科,得出一些不算靠谱的结论来。
山路蜿蜒而上,两山相互对峙,龙首相聚,龙尾衔接,山势缓缓上扬,只有在龙尾处有小路通入,有步步高升之势。山间之地藏风聚气,两龙相环,实在是一处葬人之吉穴。更绝妙的是在山间盆地中,临近两山山巅,有一处凸起,形似龙珠,乃墓葬之中心。
李天贵微微皱眉,不知为何,他观这山势雄丽,绵延不绝,山间的元气也极为充沛,并没有断绝之像,可为何葬在山中的家族,会在明朝中叶断绝了呢?实在让他有些想不通了。
李天贵他们这一行,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考古现场。他们是第二批来此的海大考古系的队员,由于先期工作早已展开,趁着还为结冻之事,考古队已经发掘了不少墓穴。等到李天贵他们这批队员进驻时,考古现场已是一片火热。
这出古墓群顺着山势,建造的如同梯田一般。由于荒草成片,灌木林立,很难看出这里是一处古墓群。只是当大片的荒草灌木被清理一空,那大小不一的土堆才呈现出来,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山巅,那霍然凸起的龙珠,那里正是此次考古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