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廖理提供的工厂地址,我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 一路上,望着周围的景致,只见车子经过的两边越来越荒凉,人烟有逐渐稀少的迹象,才觉出车是向着郊外开去的.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掠过一丝不祥的阴影,“这是到哪儿去啊?这样走下去,他们的窝,能够好到哪里去?”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的车程,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情形。汽车两边的建筑物渐多,三三两两的人,在你眼力所及的地方走来走去。一路向前,就到了一个汽车总站。跟来时廖理给我说的差不多,附近人烟密集,商铺林立.从站口往前面稍走几步,就是一个大型的高等教育院所,横亘在你眼前。放眼望去,只见这些学生勾肩搭背,成双成对,好不令人羡慕的出入在大门口.在学校的不远处就有一个大型超市,巨型的条幅挂得很高,写着节庆惊爆促销之类的大字老远就能看到。旁边就是各种各样的小商店,有小吃店,衣服店,还有出售各种饰品的店子,它们都密集的聚集于此区域.
学校真正是一个好地方。我看到在这里商店进进出出的顾客,以散发着青春朝气的学生为主,就想着,他们创造了多少的经济增长,给社会创收了多大的价值量。周围的服饰,饭店,发廊等等由它而生发出来的行业,估计其冒出的产值产能不在一个小数目,它吸纳了那么多人在此就业,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但是,我想说的是,假如那些学子们,在消费过之后,在毕业了之后,却不能找到工作,也不能给社会创造价值,那将是一种多大的悲哀啊。在象牙塔里,付出的还不止于金钱,象青春,汗水等一系列在知识海洋里徜徉过又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实际上都成了生命虚耗的一部分了。
在风的吹动下店的招牌发出簌簌响声,不时有店员从店子里在向外头张望.按照我从廖理的办公室里出来前他给我的说明,就沿学院路的这条街,一直向前,经大约两百米处拐一个弯,再走几十步,就到了他们厂子所在地的大门口.这做起来本是件很简单的事,但是我怕出现什么意外,就决定先打听一下,以免走太多的冤枉路.
"恩,你好.能告诉我到石子巷5号怎么走吗?"我对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子问道."哦,石子巷啊,就从这头一直往前,大约两百米再拐一个弯没多远就到了。我就住在那附近呢."他马上回答了我."恩,知道了,谢谢."我就向那头走去.
这个人说话还算实在,大概是学生的缘故吧。有学生气的人,不象在当街碰到的人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警觉着,对别人的问话也持拒斥的态度.再看看这些人身上的穿着,每个人的打扮,也尽显出青春男女的气息,并没有显出风尘中的的老气和伪善.走在这样一个地方,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离去了将近一年的校园,欢声和笑语,不断的从人生回忆的指缝里流溢出来.
我那时的校园是一副什么样子呢?香樟树成排的立在林荫道的两边,青翠的海桐象伞盖一样,包裹住了那小小的读书角。杜鹃花儿被错落有致的点缀在草坪的空隙处,竹林里游荡着那些情侣们。在图书馆,你鸟瞰着围城里的风光,就象时光回到了你的手心,一切都是自然清新的造化。在这样的地方,你只管静静享受,你不须把世俗生活中的尘凡给放在心上;你自可象一位得道的高僧,每天仰看云起云落,一辈子端座------
而这里是南国风光,椰子树高大挺拔,天空灿蓝,白云象绵羊一般游荡.在不远的地方,一条小河缓缓的流过,流向了高山的背后。在更远处,一片片苍暮的山丘,挡住了我遥远的视线。在人流中,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我的心,仿佛已经遗忘了身在城市的现实,随着那一片纯净,开始向涅磐之境滑动------